EN
//www.iscstaffing.com/

异地就医结算需制度支持

2017-01-05 07:24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医保“漫游”的目标已经喊了多年,但却迟迟难以实施,缺的不是技术,最大的障碍还在制度层面。解决异地就医问题,不仅仅在于建立结算平台,实现全民医保信息数据共享,还在于大力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次,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变革,加快整合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进入全民医保时代,异地就医有“保”可“报”,成为许多流动人员的心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明确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时间表:在2016年底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的基础上,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年底扩大到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医保“漫游”的目标已经喊了多年,但却迟迟难以实施,缺的不是技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已超过9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明确将强化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功能,支持各类缴费和待遇享受应用。从这个角度说,提高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保“便携性”,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大的障碍还在制度层面。

众所周知,基本医保属地化管理制度给跨省异地结算带来很多困难。目前,我国医保制度已基本实现市级统筹,有27个省区市做到了省内住院费用的即时结算。但不同省份医保缴费水平不同,各省之间医疗水平不一,成为跨省就医结算难的症结所在。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各个统筹地区实行收支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可能担心,一旦实现“全国漫游”,异地就医结算,有可能会促使更多患者流向大城市大医院,这不仅造成当地医疗资源紧张,还会加剧看病难、看病贵,甚至引发当地的医保基金风险。此外,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项目的不一致,对不同地区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标准结算,也给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解决异地就医问题,不仅仅在于建立结算平台,实现全民医保信息数据共享,还在于大力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次,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变革,加快整合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新的制度安排下,如何把握好异地就医管理与费用结算的关系,把握好就医地管理和参保地管理的关系,确保异地就医工作高效顺畅和平稳安全,化解地方政府、社保部门和参保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才是问题的关键。

此次通知明确,跨省异地就医,在支付范围上执行就医地有关规定,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执行参保地政策,医保基金支付部分在地区间实行先预付后清算的方式。人社部也强调,要突出京津冀、上海广州等就医集中的关键地区,突出人员备案、系统对接、预付金拨付、社保卡全国通用等关键任务,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可见,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全能够打消各方疑虑,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实现医保关系可转移、报销可结算、基金可持续。

应该看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涉及政策措施、管理体制、标准规范、运行机制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诸多内容,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体功能实现。考虑到异地就医患者群体数量庞大,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面临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分级诊疗模式尚未完善,医保基金支撑能力比较有限等困难,解决异地就医问题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相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医疗服务监管等政策,避免因过分强调就医和结算的便利性而加剧就医人员向医疗发达地区过度集中,影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更长远说,最终要平衡医疗资源配置的供求,特别是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优质医疗服务,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个人异地就医成本,方便老百姓求医问药。(韩秉志)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