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深耕厚植 成风化人——上海探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径

2017-02-17 15:1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记者 许晓青)“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武亦姝、姜闻页、侯尤雯、冯子一,近日有一批上海中小学生的名字因为一档名叫《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被全国观众所知晓。在国际化大都市成长的孩子们,为何充满了“诗意”“诗趣”,他们的“诗性”又从何而来?

上海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解读,近年来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上海进行了全方位、多平台的创新探索,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长期持久地融入市民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实现深耕厚植、成风化人。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对传统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着眼于市民的传统文化获得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创新传统文化抓手,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开展传统文化保护立法,引导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把“上海市民文化节”作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平台,通过持续举办中华古诗词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中华语言文字大赛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每一个家庭,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

“一场场群众大赛,引领市民重温经典,再拾岁月韶华,唤起文化的集体记忆,掀起诵读唐诗宋词等中华传统经典的热潮。”据胡劲军介绍,在上海本地的参赛选手中,有名门之后、刘伯温第二十一世孙刘巧云,也有来自市郊双双获得“中华古诗词高手”称号的刘青、马振夫妇。上海市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张人匀,2014年曾是进入上海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总决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今年春节,他和他的外公一同出现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中。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上海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事无巨细,从对器物、技法、文艺样式等的实体保护,到社会风尚的营造、思维方式的引导,涵盖方方面面,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据胡劲军介绍,从古籍善本,到优秀历史建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的传统“老字号”和老品牌,各项传承和发展工作,正稳步推进。

统计显示,上海成立古籍保护中心后,馆藏已扩容至170余万册,家谱21万余册,碑帖22万件;在重点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00余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有重大险情的目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共搜集各类资源线索1万余条,录入信息数据6万余条。

“留住城市文化根脉”的保护理念和法制观念,通过普法和宣传等在数千万上海市民中树立起来。十多年来,上海通过对《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修订、执法监督、立法后评估等,不断加强对历史建筑、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提升后续利用的水准和品质。

在文化艺术各门类领域的传承方面,上海也崇尚深耕厚植、成风化人。2015年以来,上海实施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探索学馆制,在戏曲、音舞、美术、出版、影视等领域致敬、沿袭、弘扬“海派”优秀传统,新的一批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例如,展现上海戏曲界和影视界融合创新实力的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等,代表当代中国戏曲电影最高水平走向世界,荣获多项国际大奖,深受海外同行好评。

据了解,根据中办、国办印发文件精神,上海还将进一步探索建立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组织推进、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法制保障、政策引导等一系列新机制。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