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广西南宁:特色产业成精准扶贫“密码”

2017-03-01 16:4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南宁3月1日电(记者 朱丽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一年之内,17059人成功脱贫、17个贫困村脱贫、贫困发生率由8.3%下降到2.8%……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哪些精准扶贫的“密码”?近日记者走访邕宁区多个村庄,了解特色扶贫产业带来的贫困山乡之变。

在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那皮坡,村民赖桂颜指着山丘上的苗木,一脸自豪:“2亩山地共500多棵羊蹄甲和木棉树,种了4年多,基地保价收购,每株50元利润,这批能挣2万多元呢!”

“山地一直荒废,可惜了,有基地提供苗木,种下去就是额外的增收!”赖桂颜口中的苗木基地始建于5年前,基地占地2300亩,带动周边21个村3000多户农民参与。目前,基地苗木涵盖了白玉兰、洋紫荆、羊蹄甲等25个园林绿化品种,将荒山变成了“聚宝盆”,给华康村带来120万元的劳务收入。

2016年,华康村成立了隆康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聘请劳务、资金入股等方式,创新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途径。”华康村第一书记冯礼就介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1户,2016年已有97户成功脱贫。

那楼镇屯了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属于邕宁区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52岁的村民黄翰早多年生活贫困,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随着牛大力在村里扩种,穷日子正与他渐行渐远。

3年前,村里建立了牛大力种植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面积达2400亩,带动农户260户共种植1005亩。

基地用工,优先安排贫困农户,日薪80元至100元。黄翰早长年在基地务工,每月工钱约1700元。加上自家种植了4亩牛大力,前3年每年公司给予预分红每亩2000元,4年后销售时每亩纯利润可有2.1万元。

黄翰早说,种中草药和在基地打工,供孩子上学比之前轻松不少,“大女儿已经读到大四,小女儿还在读小学,一定要让孩子学有所成。”

邕宁区扶贫技术局负责人杨素琴介绍,通过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屯了村实现脱贫111户,贫困发生率为2.92%,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距离屯了村不远处的那盆村,没有成片的农作物种植,却因孔雀声声而显得与众不同。

2016年,那盆村创业能人周天森第一个“吃螃蟹”,返乡建立了孔雀养殖基地,目前存栏孔雀6300多只。在周天森的带动下,不少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参与养殖,基地则为养殖户提供场地和技术帮助。

贫困户周其包用4000元产业扶持资金,购买了27只孔雀种苗,并寄养在养殖基地。“孔雀浑身都是宝,养殖一年就能出售,目前1公斤市场价160元左右,每只纯利润500元。”周其包告诉记者,两年以上的孔雀,每根孔雀毛还可卖50元以上,若制作成孔雀标本,售价高达1.5万元。

孔雀基地负责人周宁说,目前已有35户贫困户参与产业,每户养殖30只左右,每年可增收1.6万元至3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引导乡亲们在自家建造养殖场地,并提供技术指导,让贫困群众有持续性的收入。”

“特色产业是邕宁区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各乡镇因村施策,完成了年度脱贫任务。”邕宁区委书记邓娟娟表示,下一阶段将重点抓产业富民、劳务输出等方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户获得更大增收实效。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