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代表委员建议提升工程师培养质量

2017-03-13 11:2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仇逸 何欣荣)工科学生实践教学严重不足,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工业流程的了解……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优化高校工科教师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提升工程师培养质量,更好适应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90%的受调查者认为,影响工程教育质量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院士指出,我国工科教师队伍“非工化”趋向日益增加,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严重缺失,这一状况亟待加以扭转。

钱锋建议,政府要完善政策,明确工科教师入职条件;特别要改革工科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在职称晋升与考核评价体系中,应该实行理工分类评价,对于工科教师不可单纯以论文论高低,更要关注工科教师的科技创新、专利成果在技术转化中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因素。

此外,一些代表委员指出,目前校企合作从理论上讲是双赢,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诸如师生工程实践的精力和时间、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企业的回报等问题,因而,校企合作名不副实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工程师的培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维修部门党支部书记徐小平表示:“虽然都叫工程师,但是我们感觉和车间一线脱颖而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相比,大学工科毕业生往往空有理论不接地气,做出的项目计划有时不那么管用。”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李斌表示:“工科大学生培养往往是从课堂到办公室,浮在表面,学生缺乏充分的动手和体验。”

钱锋、徐小平、李斌等代表委员建议,通过减税等鼓励政策推动企业向高校师生开放工程实践与实训,促使企业更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制定有利于企业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到高校任职的政策与制度,也为到企业培训和实践的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支持。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白宛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