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浙江省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2017-04-14 09:13 来源: 浙江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4月13日,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交流会在宁波举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激发广大科技人才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动员组织全国学会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如何把学会的优质创新资源引向基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协2014年启动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已在科技工作者与地方和企业之间架起一座金桥,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无缝对接。两年多来,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学会企业协同创新联盟、科研基地共建、学会服务工作站、智库规划咨询等10余种学会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模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帮助30个示范市“柔性”引进专家人才1812名,转化科技成果1837项,促成签订合作协议2200多项,落地项目2300多项。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专家达到1万余名。

据浙江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启动以来,浙江落实1700万元省长专项经费支持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宁波、绍兴、嘉兴等3个国家级试点单位示范创建,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的试点工作,与两个县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在10个县域开展省级试点。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浙江样本”更是可圈可点:中国林学会主动发力,支持宁波服务站围绕森林生态修复、森林培育、林下经济发展、林业产业提升等方面,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建立科技合作平台——宁波市中林竹产业研究院,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2016年中国(宁波)竹产业高层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上,中国林学会不仅组织发布竹材加工、竹材防腐等近百项竹产业科技成果和65项专利,还组织当地多家相关企业、合作社与科研单位开展对接洽谈,推动科技成果落地。

同样是在2016年,浙江省药学会联合省中医药学会等10家省级学会,以组建学科群(专家组)的形式,在磐安建立浙江省药学会磐安服务站,为“江南药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服务站成立以来,建立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强的白术良种“浙术1号”繁育示范基地和种植基地。由学会牵线引进的年产12亿袋中药配方颗粒剂生产项目,填补了浙江中药配方颗粒剂生产企业的空白。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各级学会在浙江开展项目合作230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2030余项,转化科技成果259个,引进或联合创建创新平台284个,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破除技术瓶颈,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除有力推动“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之外,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还为地方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升级规划等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去年,浙江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织50位院士专家围绕中国药物创新及产业化开展战略咨询,提出《关于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发展的建议》,被誉为中国新药创制的“杭州宣言”;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组织的项目组经过调研,确定宁波市建设用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划定建设用地红线,研究成果还被纳入《宁波市国土规划(2016-2030年)》。

本次会议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地理信息产业(德清)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等4个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完成了签约仪式。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会企业联合体未来将探索建立“三级四方”的新型服务模式。“三级”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四方”即科协、学会、行(产)业和企业。通过学会群、企业群和创新链、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形成纵横贯通的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工作资源向基层和产业流动。(记者 李雅南)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