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中科院与基金委共同设立空间科学卫星联合基金

2017-05-24 15:00 来源: 中科院网站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5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签署协议,宣布共同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基金委主任、党组书记杨卫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和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该联合基金旨在进一步加强中科院和基金委的合作,共同支持全国范围的科研队伍,充分利用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支持的首批4颗空间科学卫星平台,即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开展前沿科学及其和综合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发挥空间科学卫星的效能,促进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出。

白春礼指出,基金委尊重自然科学规律,勇于创新实践,资助体系不断完善,资助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支持科学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培养杰出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导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基础研究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源头创新。中科院和基金委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合作也由来已久。双方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合作硕果累累,尤其是已运行多年的“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和“天文联合基金”,是双方合作的成功范例。两个联合基金面向全国,分别支持了100多个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其中中科院外单位(主要是国内高校)占比高达70%,加强了中科院与院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是科教融合的大平台。

白春礼表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支持了我国首批四颗空间科学卫星的工程研制,受到国内外科技界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暗物质卫星“悟空”号于2016年、2017年两度入选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入选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实践十号卫星已顺利完成了发射和回收任务,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预计将于下月中旬发射升空。

白春礼认为,空间科学卫星联合基金的设立非常及时,是中科院和基金委加强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拓展了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双方合作的新的里程碑。他希望联合基金能够科学地、高标准地选题,支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的高水平研究,着力加强学科交叉与联合攻关,加强开放共享,吸引和培养人才队伍,促进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产出,为探索宇宙、认识自然等前沿交叉研究开辟新的天地,成为又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基金”。中科院未来还有系列的科学卫星计划,双方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中科院与基金委继续协力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杨卫表示,中科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和科技咨询机构,是全国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研发中心,一直是承担科学基金项目的一支主力军,与基金委有着全面和深度的合作。双方共同设立的“天文联合基金”和“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联合基金”两个联合基金自2006年和2009年实施以来,有效提高了中科院所属观测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推动了国内科研人员利用中科院承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研究平台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多学科和综合交叉领域研究,在物理、天文、材料、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促进了重大成果的产出。

杨卫指出,中科院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卫星系列,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系统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次双方基于中科院所属的空间观测和实验设备再次设立联合基金,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关于“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吸引和汇聚全国相关领域优秀科研人才,利用中科院的四颗空间科学卫星开展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的空间科学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更多更好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加快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步伐。

根据协议内容,该联合基金首批将投入经费1.6亿元,双方各出资二分之一,执行期为2017年至2020年。联合基金将面向全国,主要依托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支持的首批四颗空间科学卫星开展暗物质粒子探测、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星地量子通信实验、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体观测等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

签约仪式由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主持。中科院办公厅、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条件保障与财务局、科学传播局,基金委办公室、计划局、数学物理科学部、科学传播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签约仪式现场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白宛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