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从矿工到“经营者”

2017-05-29 17:0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济南5月29日电(记者 陈灏)很多人对国企的印象是“铁饭碗”“大锅饭”,记者日前却在山钢集团金岭铁矿侯庄矿看到,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侯庄矿旧的分配制度被打破,收入与劳动效益相挂钩,矿工成为精打细算的“经营者”。

在侯庄矿的采矿工段,矿工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及各种补助津贴全部被纳入绩效考核。工段长蒋强告诉记者,这意味矿工没有了保底收入,每分钱都得通过劳动来挣。他说:“以前是干多干少差不多,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工资从零开始算,不干活就没钱拿。”

在这里,每一吨矿石、每一米进尺、每一度电都明码标价。采矿产生的收益减去消耗的成本,就是班组和矿工的收入,每天“进账”多少一目了然。如果没有产量效益或工时效益,即使出勤8小时,矿工一天的收入也可能为零。

这一转变,让许多矿工学会了“省吃俭用”。铲运机司机耿家义发现,井下巷道拐弯处的岩石棱角经常磨坏铲车电缆。他特意加装了防护设施,花在电缆上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他说:“以前电缆磨坏了不心疼,现在要自己掏钱,当然要多加注意。”

“现在不能闷头干活,要学会算账。”深孔凿岩工许学春说,要想多拿点钱,不仅要控制成本投入,也要提高劳动效率。他说,原来一个班平均进尺25米,现在他能打到37米;凿岩机笨重,以前“搬家”需要8小时,他改进了“搬家”流程,“搬家”完还能继续干两小时的活。许学春笑着说:“多干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的钱呢。”

“分配制度改革后,大家的成本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普遍增强,责任感和进取心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侯庄矿矿长耿庆敏说,如今矿工的业绩、单位经营效益和个人的收益完全捆绑,“人人都是经营者”催生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跟着干、等着干”到“主动干、算着干”的大转变。

矿工的收入也从原来的“大锅饭”,逐渐拉开了差距。即便是同一个生产班组,员工之间月收入相差也十分明显,多干活、少“花钱”的员工收入明显高了起来。铲车司机毕波涛说,他原打算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车,但因为头脑灵活善于“算着干”,收入比原来高出不少,最终他提了一辆17万元的车。

人人都是“经营者”,使侯庄矿的采矿效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耿庆敏介绍,今年一季度,侯庄矿超计划30%完成采矿指标。在采矿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单机出矿效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