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安徽不断将跨省流域补偿试点推向深入

2017-06-23 16:2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合肥6月23日电(记者 杨丁淼)当罗来法听说政府计划用无人机监测垃圾清理的工作,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作为一家保洁公司的负责人,罗来法承包了新安江流域歙县段的河面垃圾打捞,根据合同,每年保洁费的30%将根据考核情况扣减。

“上个月由于村里监督员的几次微信举报,刚刚被罚了900元”,罗来法说。

“无人机监测”并非天方夜谭,为了保护新安江上游的这一泓清水,安徽省黄山市不断将试点工作推向深入。

作为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每年由中央财政拿出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各出1亿元,共同设立每年总额5亿元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基金。

首轮的三年试点期间(2012-2014年),新安江水质稳中趋好,皖浙两省断面全面达标,下游浙江千岛湖富营养化问题同步改善。

去年底,新安江生态补偿第二轮试点(2015-2017年)正式签约,补偿资金加码的同时,也对新安江断面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安江流域建设保护局局长聂伟平表示,新一轮试点必须跳出治理看治理,要实现原来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项目推动向制度保护、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三个转变”。

在此理念下,催生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升级版。过去河道垃圾由村镇各自负责,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现在通过推行社会化管理,统一规范作业,实行日打捞日清理,并建立了应急打捞机制。这仅仅是20个系统治理工程中的一项,还包括农药集中配送、污水PPP项目等多项创新。

为了最大化发挥中央财政补偿资金的引导效应,黄山市在第二轮试点工作中成立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这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补偿资金效益,有助于形成长效化保护和发展模式。

记者在黄山市徽州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看到,绿色发展基金的首笔投入实现了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新建多个水池为治污扩容;曝气池加装了废气处置设备;修建了应急池防止环境突发事件。

污水处理厂负责人程超介绍,园区内有多家搬迁的环氧树脂公司,这些原来分散在新安江流域的精细化工企业是水质保护的隐患,现在园区内集中脱盐、集中治污、集中供热,能够保证达标排放。

恒泰化工就是搬迁入园的化工企业之一。企业副总经理陈远界告诉记者,过去每年企业环保设备运营维护至少花100万元,现在每年只要交5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关键是省心”。

“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的设立,将过去政府直接投入变为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助于试点资金滚动使用,从而走出一条社会化、多元化、长效化保护和发展的模式。”聂伟平说。

不仅是制度创新和投入加码,黄山各县区还努力提标准、找办法,将“保护母亲河”的理念贯穿始终。

休宁县将农村“垃圾兑换超市”的试点工作在全县推广;歙县在首轮畜禽养殖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开展“船舶污水上岸、农村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改水改厕、排污口专项整治”四项治理工作,这都是首轮试点后的“自加压力”。

监测数据印证着各方的努力——最近一次的联合监测显示,今年1至6月生态补偿指数较去年同期下降0.04,这是在新安江水质已优于二类水基础上取得的。

聂伟平表示,与全国大江大河治理一样,新安江流域治理存在着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继续向好空间很小,但稍有不慎,就会反弹。

“上级‘输血’不能断,自身‘造血’能力要加强,还要积极推动流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创新上下游合作方式和内容,加强两省在产业、人才、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实现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将民生改善内容纳入补偿范围。”聂伟平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