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河南小麦连年丰收靠什么?
——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观察

2017-07-14 16:2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郑州7月14日电(记者 孙志平 曹凯 刘怀丕)根据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为710.8亿斤,比上年增产约1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粮食核心生产区,河南近年来通过建设高标准粮田、强化农技农机推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一系列举措,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天下粮仓越筑越牢。

从“望天收”到“高标田”

在滑县白道口镇石佛村,刘建光流转了50多亩地,今年收获的小麦平均亩产1100多斤。“地块大又平整,雇收割机收麦每亩地能便宜五六块钱。”刘建光说,小麦今年浇了两次水,地头有电机井,刷卡就能用,省时省力省钱。

刘建光种的这片地,以前是“望天收”的盐碱地,如今被改造成了高标准粮田。打造高标准粮田是河南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举措。从2012年起,河南省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粮田5357万亩,计划到2020年建成6369万亩,每亩吨粮,确保粮食产能达到1300亿斤。

石佛村所在的滑县白马坡一带,已形成50多万亩的连片高标准粮田,这里一天走不完,开车转一圈需要两三个小时。滑县农业局副局长韩国开说,以前农民浇水用柴油机,成本比现在翻倍又费事,高标准粮田是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降低生产成本和灾害影响,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

“高标田平均产量比普通大田高约20%,每亩小麦能多产一二百斤。”安阳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副科长李波说。在鹤壁市淇滨区的高标准粮田里,种粮能手唐全合管理的小麦亩产多次在65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860公斤以上,连续多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上天入地”农机农技保丰收

“农科院专家真是中,郑麦366落户到平陵。抗寒抗旱抗倒伏,田间管理真轻松。优质高产又优价,种了以后还要种。”在河南延津县平陵村,农民张文明用这段顺口溜表达了优质良种给他带来的丰收喜悦。张文明说,郑麦366每亩能多收入100元,算算细账了不得,村里3000多亩地,一年就是多挣了一座二层小楼钱。

平陵村是河南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积极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秸秆还田等,农技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尤其在优良品种选育上,矮抗58、浚单2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像郑麦366这样的二等奖获得32项。得益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全省小麦平均亩产860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0斤。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机械化很重要。除了收割机、播种机等传统农机,河南还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等最新农业机械。信阳市息县农民柳学友流转了16000亩土地,从去年春耕起,用上了植保无人机。

“无人机六七分钟就能喷十几亩,避免了农药伤人,种这么多地,一旦发生病虫害,只有用无人机才能管理过来,很好保障了粮食质量。”柳学友说,无人机喷防用水量可节约60%,人工成本则从原来的每亩6元降到1元以下。

据了解,目前河南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9.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培育“新粮农”代替“9938部队”

八年前,大约与粮食生产核心区这一国家战略落地河南同时,在外干了20多年包工头的唐全合决定回鹤壁市老家种地。“当时年轻人出去打工,种地的多是老人妇女,地种得不好甚至有撂荒,谁来种地成了担忧。”唐全合说。

借助政策支持,唐全合从300个农户手中集中了10000多亩土地,其中流转1400多亩、托管8700多亩。与农户种地不同,唐全合雇用种地能手对田间进行科学管理,注重先进农技农机的应用,在农民中较早用上“星陆双基”系统,实现种田从凭感觉到靠卫星的转变。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必须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不能让老人妇女组成的“9938部队”成为种粮主体。河南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新主体逐渐成长为全省粮食规模生产的主力军。在安阳市的高标准粮田建设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土地面积,已占高标准粮田建成区面积的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带来了粮食生产方式的改变。在推广市场紧俏的优质麦过程中,安阳县广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粮食(面粉)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科研与技术推广+农户”的小麦规模化生产模式。合作社往上对接企业,根据订单确定种植面积,统一加价收购;往下联系乡镇、村负责人安排农户生产,与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合作,给农户提供良种及配套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合作社发展优质麦订单70多万亩,亩均使农民增收150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吴章说,以前农户是种啥买啥,现在是啥品种的麦好卖才种啥。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