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四链”融合 全程“孵化”——这所民办高校建成“双创”高地

2017-07-22 14:4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郑州7月22日电(记者 付昊苏)3年前的夏天,作为全乡第一位大学生,甘肃玉门的东乡族青年马维祥,挥别前来送行的全村父老,他暗暗立志:一定要学有所成,将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今天,即将升入大学四年级的马维祥,已和小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与家乡的农业合作社达成协议,对接了2万多亩土地,专门种植家乡特产黑枸杞,还创立了品牌“金漠湾”。如果运转良好,这将为当地众多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马维祥的梦想,也将在不久的未来照进现实。

年轻的马维祥脸上始终挂着笑。记者日前采访时问其创业经历,他连连说,这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马维祥所在的学校,是创办于1984年的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近年来,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学院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双创”人才定为方向。

首先,学院创新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教育链、科技链、金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催化了“双创”教育要素与其他资源的“化学反应”。

校长杨雪梅介绍,学院接连引进了一批科研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长江学者王志功等。学院先后与宇通重工联合建成大学生实践基地,与无锡国家物联网中心共建“物联网科研与教学中心”,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创办了行业学院。以黄河众创咖啡为载体,天鹰资本、中国风投、众筹网等机构和一大批活跃的投资人助阵金融服务。学院还聘任150多名著名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定期参加创客训练营活动。

其次,学院构建起“普及、提升、辅导、培育”四平台递进式的“双创”课程体系。学院与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共建“U创港”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了“创客工作室—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模式,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尽可能的支持。

2015年,抱着尝试的心态,马维祥提交了黑枸杞项目创业申请书。没想到,学校很快批复了申请,并指派了创业导师张红玉前来帮忙,又安排了办公场地。后来,学院又给他提供了一间60平方米的仓库,并组织优秀校友焦桂东、李春林、程冬冬和他“结对子”。后来,在河南省首批大众创业导师蒋华勤副教授、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王军胜博士的指导下,马维祥的创业团队,取得了黑枸杞深加工的研究成果。

6月29日,马维祥老家——独山子乡政府干部一行来到学院调研,表示将支持马维祥创业,计划在当地设立“金漠湾黑枸杞”培养种植基地,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类似的创业故事,在黄河科技学院并不少见。

2011届毕业生李威,创办公司入驻学院创业园,与学院共建智能硬件研发中心。在学院人才和技术支持下,公司主打产品“智能平衡车”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公司产品已获得国际和国内专利40余项,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估值超过1亿元。李威也获得“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第一名。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生赵杰创办的影响未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学院孵化器的指导帮助下,获得首轮真格基金1300万元投资,目前已和阿里投资公司达成第二轮1亿元融资意向。

截至目前,“U创港”接受孵化企业和项目申请300多家,已审核入驻企业和团队130家,其中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获得授权专利1348项。该校学生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科技竞赛奖励1317项,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两银两铜佳绩。

在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黄河科技学院的故事,引起了第十督查组的兴趣。该组成员、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泽丽说,一所师资力量算不上雄厚的民办高校,能突破重重困难,打造起“双创”高地,其经验值得分析和推广。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