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江苏:撑起“政务绿伞” 不止当好“店小二”

2017-08-26 10:35 来源: 新华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今年2月以来,江苏各地重大项目推进如火如荼。省政府进行半年一调度,省发改委出台“四个一”机制,各市县纷纷出台创新之举……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不仅为协调项目推进提供足额马力,也使项目企业的投资信心与日俱增。

在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看来,项目既要谈得好,还要落得下,谋划、落地全过程处处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的“真功夫”。

当好“店小二”,服务直至“最后一公里”

进驻江苏大丰风电产业园的这一年,让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海上风电工程部部长石峻对政府办事效率有了新的认识。“自打进入园区,有难处随时可以提,我们的诉求反馈通过专门组建的微信群及时传递下来。需要办的手续,有专人陪我们一起跑。”

江苏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的风电实验中心项目,是今年210个省级重大项目之一。盐城市大丰区发改委副主任陈伟告诉记者,基层部门直接对口项目企业,需要面对的信息流动较上级部门更加密集,遇到的问题更加具体,这考验着行政人员的办事能力。

“基层同志现在普遍压力大、劲头足!”泰州市高港区发改委副主任李巧荣感慨。为了将“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的泰州落户项目服务标准贯彻到位,他和部门同事没少跟当地人社局、土地管理局、环保局等部门打交道。“只有把政府的服务质量提上去,项目才拉得上马、企业才迈得开脚。”

力促重大项目行稳致远,江苏省市县不断优化措施、完善制度。年初,省发改委推出省级重大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即“双月一评估”“季度一调度”“半年一推进”“年度一考核”,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落实到制度建设层面。放眼各地,无锡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盐城将今年作为“产业项目推进年”,采取“单月会办、双月观摩”的项目推进措施,积极探索制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路线图和重点产业招商地图;泰州结合该市特点,深化“八个一线”驻点服务;镇江建立月度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出台“领导挂钩”推进机制并配套出台相应考核办法,同时开创“颜色管理”拉出项目近况清单,对完成进度一目了然……

“高效”“创新”“精准”,是多位受访者向记者描述各地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时使用的高频词,生动体现了党委政府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直至“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理念。“我们将充分运用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工具,跟踪调度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联手加强和改善各项服务。”省发改委副主任魏然说。

当稳“督办员”,全要素推动项目快落地

“经省重大办梳理汇总,一季度各地和省有关行业部门集中反映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共32个。其中,用海、用地问题17个;环评、电力等相关建设条件审批问题6个;项目审批问题3个;申请银行贷款等融资问题3个;资金补助等其他问题3个。”这是今年省发改委关于省重大项目第一季度调度情况报告中,涉及各地各部门反映困难与问题的一段表述。

项目落地的过程,充分检验所在区域的投资环境。土地、海洋、资金、劳动用工等要素,决定着项目推进的快慢节奏;由要素制约带来的问题能否得到妥善、高效的解决,直接影响着项目企业对江苏投资环境的信心。

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对各地反映的、期望省里会办协调的问题,省领导亲自过问。全要素协调共进、全项目发力共推,成为并行不悖的工作理念。为缩短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各环节的时间差,在具体工作中突出联动与统抓,成了对抗要素制约的不二之选、保障项目快速推进的“灵丹妙药”。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在受访时坦言,项目推进中有些要素制约仅凭地方政府一己之力难以解决,比如海洋资源的利用、部分土地的审批以及铁路项目的建设等,涉及诸多手续的办理,有的要省级部门审核,有的甚至要到国家部委报批,于省级层面建立统筹共抓、精准协调的机制势在必行。今年以来,省发改委推出“四个一”机制,仅第一季度问题解决率就超七成,32个省内各地上报的问题中,24个已初步落实解决。

与此同时,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推进机制日益完善。在泰州高港,经过和要素审批部门的严格对接,“容缺审批”使更多具备合法资质却被“堵”在审批道路上的重大项目得以驶入“快捷通道”。“对于高港区而言,和省市形成合力,在机制上相互补充,加快推进紧迫项目上马,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巧荣说。在他的工作回顾里,为园区项目企业提供服务的“店小二”不好当,辗转奔波于各要素审批部门的“督办员”也不轻松,正因为做好了其“分内事”,才有了眼下总体项目推进的节节走高。

撑“政务绿伞”,需强化特色产业引领

世界那么大,为何要把海上风电实验室项目放在江苏、落户盐城大丰呢?

石峻告诉记者,金风科技风电实验中心在选址上做出这一区位决定并非偶然——首先,我省各方面要素资源的基础水平较高,例如我省拥有丰沛的高校人才资源和优厚的社会经济基础,盐城则有天然的海上风电资源与地理交通区位优势。其次,盐城现有的产业基础环境较好,海上风力发电机研发、生产、装备所需基础设施相对齐全,海上风电相关产业链初现规模,市场正在形成,产业集聚氛围良好。此外,国家和我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以及地方配套性政策的出台,使不同层级政策之间形成全方位、系统性产业引导体系,为重大项目落户及其后顺利推进撑起“政务绿伞”。

事实上,与后期保障项目快速落地的各项创新政策、机制一样,前期对项目的科学谋划,同样是“政务绿伞”的重要构成。

梳理今年以来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可以发现:由政策引导打造的产业投资环境和彰显地方所长的特色产业方向,为吸引相关项目提供了良好基础。而重大项目的加速落地,在量的层面,实现我省加快吸引优质产业项目的总体目标;在质的层面,更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空天海洋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能源互联网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加速汇聚。

在此过程中, 政府引导、推进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更为精准,各地对适宜自身转型发展的需求更加清晰。今年5月,盐城市政府办就专门发文,要求用足、用好战略资源,摸清风电、光伏、海岸线、滩涂等各类资源家底,制定资源换产业相关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

“江苏摸出了不少招引优质产业的路子,但在科学谋划重大项目、真正实现区位产业集成壮大的路上,还有很多事要做。”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英明指出,当前要务,首先是全面建立健全本省扎实的产业集群基础,从产业基础设施和项目配套政策上共同发力,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而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质昭示各地,多发展特色产业,有助于吸引产业链上相关项目“择邻而居”。因此,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增强产业链吸引力,应成为“政务绿伞”的重要构成。(见习记者 李睿哲 记者 杭春燕)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