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定向降准不改稳健货币政策取向
意在增加有效资金供给

2017-10-13 19:54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央行不久前宣布,根据国务院部署,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此次定向降准也引来国内外业界普遍关注,多位专家认为,此次定向降准是我国普惠金融迈出的一大步。多家外媒也报道称,目前中国没有全面降准的理由,定向降准政策目的在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并不会改变中国货币政策总体稳健的取向。

稳健货币政策总体取向未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货币政策走向也引来了外媒的普遍关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此次定向降准某种程度上释放出明确信号,即目前没有全面降准的理由,表明中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此次定向降准聚焦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贷款。具体来看,凡前一年这些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这些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的定向降准政策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未来货币政策在保持总体稳健中性的情况下,将更凸显差别化、定向、结构性的特征。

德国商业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表示:“此次定向降准似乎又是一次工具创新,以往的降准多在一个星期内开始生效,而这一次中国央行不仅‘定向’,而且有3个月的‘时滞’。”

周浩进一步解释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显示出不愿意放松流动性阀门的决心,尽管市场一直对于各类流动性工具的使用有诸多揣测,但实际状况却显示,央行认为,市场的问题在于自身的杠杆,与其总量调控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这样的思路下,央行给予市场一个‘延迟降准’,在某种程度上是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央行仍然认为目前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去杠杆’,尤其在经济基本面并无恶化的状况下,央行找不到全面降准的理由。”

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央行还必须盯紧债务水平。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并不认为央行会很快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聚焦小微普惠  定向降准政策精准有效

普惠金融是世界性难题,但并非死结,在全世界均在致力于深耕普惠金融之时,我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也令全球瞩目。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此次定向降准将推动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大幅度下降。另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央行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当这一措施明年1月份生效时,各银行在给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时会更容易。

“央行创新调控方式,针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一方面可以引导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可以促进实体部门融资成本降低。”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称:“当前去杠杆、防风险的任务很重,货币政策不能转向。但融资成本持续上升会使小微企业、‘三农’等承受的压力加大,需要采取定向降准措施对冲。其实,定向降准并非新鲜事物,2014年便开始实施。但这次定向降准的领域不仅覆盖了小微和‘三农’贷款,还延伸到脱贫攻坚和‘双创’等其他普惠金融领域。此外,这次还对原有政策标准进行了优化,聚焦小微、普惠,其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

外媒认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一度是中国人民银行刺激经济的最强有力的举措之一。但自上次(去年年初)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来,中国转向了更精细、更精准的工具,这使中国能以更直接的方式助力经济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称,定向降准与其说是为了注入流动性,不如说是为了推进结构性改革。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与原来的定向降准政策相比,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是根据国务院部署对原有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以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据央行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中信证券研究部研究员肖斐斐表示,本次政策凸显了央行货币政策智慧。本次定向降准是央行自2014年以来实施的定向降准的升级版,主要体现在扩大金融机构支持的领域,细化普惠金融的条件,放宽了享受存准率优惠的门槛。

温彬表示,定向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在定向降准政策正式落地前后,央行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总体稳定。(记者 周琰)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