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河南:财政家底更加殷实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2018-01-21 09:24 来源: 河南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河南财政收入扭转增速下滑态势,收支分别突破5000亿元、8000亿元大关
财政家底更加殷实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刚迈入2018年,捷报传来:2017年,全省财政收支均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财政收入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增速下滑的态势,财政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8000亿元大关。

1月19日,来自省财政厅的数字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我省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财政家底更加殷实。

2017年,我省财政部门会同税务部门多措并举,合理确定收入目标,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在组织好收入的同时,建立促进支出进度的制度机制,支出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显著提升,财政收支均实现了稳定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5238.3亿元,同比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7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2329亿元,同比增长13.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24.7亿元,同比增长9.8%。

服务大局,资金投向更加精准

立国为政,非财莫举。经济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有力支持。我省财政部门始终紧紧围绕中心,创新支持方式,服务大局,强化支持重点。

聚力脱贫攻坚。2017年,安排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7.8亿元,新增政府债券用于扶贫资金4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7%、34.3%。综合运用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小额信贷扶贫“卢氏模式”并在全省推广。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规模达246.7亿元,比上年增加211.7亿元,带动贫困户50.6万户。制定十条措施和六项操作规范,做到资金与项目一一匹配、资金支出进度和项目实施进度一一匹配,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精准度。

聚力国企改革。全面启动省属功能类、公益类企业改革,制定出资人权力和责任清单、两类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安排资金77.9亿元,积极支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确保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提前一年半完成任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近40亿元,支持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制定支持推动市场化债转股的财政奖励政策,服务国有企业去杠杆。

聚力环境治理。安排资金25.5亿元,支持大气、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成功争取郑州、开封、鹤壁、新乡4个城市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三年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6亿元。投入资金16.5亿元,建设313个美丽乡村,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聚力转型攻坚。出台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20条财政政策,统筹资金96.6亿元,支持破解转型发展瓶颈制约。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去年为我省企业减税190.5亿元;全面清理涉企收费,为企业降费45.3亿元,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现零负担。

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安排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资金30亿元,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安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17.3亿元,资金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国首位。出台支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财政政策,安排政府债券资金100亿元,统筹土地储备前期开发省级补助等资金,支持试点市县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推动市县编制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资金综合平衡方案,做到资源与融资匹配。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安排资金315.8亿元,支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运、场站等项目建设;安排资金46亿元,支持我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建设;安排资金18.1亿元,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机场、南阳机场加快发展,争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支持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贷款3亿美元,不断强化我省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安排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金5亿元,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支持创新发展。完善普惠性后补助支持政策,引导市县和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四优四化”重点任务,安排资金51.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81.6万亩,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排资金46.5亿元,支持实施1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山洪灾害防治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各项惠农补贴和政策资金145.4亿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投入奖补资金8.4亿元,扶持482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10个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增强乡村“自我造血”能力。

改善民生,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发展为了人民。全省财政民生支出638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7.7%。其中,安排省十件重点民生实事资金346.6亿元,各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保障。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财政政策20条,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分别给予“三项融资补贴”和“四项创业奖补”。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新增22.6万人,新创办企业12.3万家,带动就业203万人。免费开展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贫困妇女“两癌”救助,切实减轻了群众压力。

支起教育发展“千斤顶”。安排资金203亿元,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安排资金16.4亿元,落实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安排资金20.5亿元,深入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安排资金156.1亿元支持高等教育发展,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撑起人民健康“保护伞”。安排资金467.2亿元,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医改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420元提高到450元。

建好精神食粮“供给站”。安排资金11.5亿元,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扶持艺术、戏曲创作,推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深化改革,赢得更多发展红利

我省财政部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改进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开前门、堵后门”,形成了覆盖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应急处置、监督问责等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体系。设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严防PPP模式、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异化为变相举债。建立债券发行机制。2015年以来,累计发行政府债券5307.2亿元,其中置换债券3696.8亿元,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利息成本211.7亿元,有效降低了政府融资成本。经过积极努力,顺利实现省政府提出的2017年系统内债务“红灯区全部退出、黄灯区退出一半”的既定目标。

着力建立“制度+技术”机制。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为突破口,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每个单位、每笔资金、每个流程、每个环节在线监控,进一步促进了扶贫资金精准使用,为构建覆盖全部财政支出的在线监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以政府采购合同的预期支付能力为切入点,实施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进一步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目前已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2.6亿元。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收回以前年度财政存量资金62.4亿元,统筹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外,省级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出台了《河南省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意见》,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切实提高县级财政基本保障能力。研究提出我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适用税额等意见方案,印发《河南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相关税制改革顺利推进。

规范PPP模式推广应用。构建项目推介、宣传培训、融资支持、政策研究四个体系,截至2017年年底,省财政厅PPP项目库入库项目达1393个,总投资16390亿元,涉及市政工程等19个领域,已有263个项目落地实施,总投资4137亿元。我省入选全国示范项目数量和落地率均居全国首位;22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共3.7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洛阳市等三个市县推广PPP模式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深化财政资金基金化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基金“1+N”制度体系,统筹资金40.6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9只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75.2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股权投资3只基金的首期基金已全部落地。

新的一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着力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樊霞)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