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重庆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

2018-02-03 08:06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图为武隆区羊角镇碑垭村双堰公路施工现场。刘政宁 摄

山大沟深,靠土路出行,重庆有16个区县位于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这些大山里的行政村曾为出行难而犯愁。如今,重庆啃下这块“硬骨头”,打通乡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8000多个行政村和6000多个撤并村已实现通畅,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7.5%。

隆冬时节,行走大山深处,平整的水泥公路、蓬勃发展的乡村农家乐、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在剪影式见闻中,记者感受到这里的喜人变化,走出大山天地宽,一条条乡村公路,为群众带来出行便利,更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路通了,村民在家搞起产业

武隆区火炉镇万峰村,村民熊中成比往年更忙碌了,“今年路通了,再不行动,就要错失发展旅游的好机会了。”熊中成口中的路,是风门丫公路,3.8公里长,今年1月5日正式贯通。泥巴路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直接通到张家坡、堡上、羊角岩3个小组,村民出行不再是难题。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过去万峰村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村主任张伯君介绍,村内有林海景点,每到盛夏,游人如织。过去,硬化公路只通到村委会,对于大山深处的农户来讲,看着通了路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自己只能干瞪眼。“一地烂泥路,村民出行都难,更别说游客来了。”

风门丫公路贯通,村民们如同吃了定心丸,纷纷在家搞起产业。今年50岁的熊中成是堡上组的村民。夫妻俩2004年从外地打工回来后,在家办起了农村乐队,专门承接红白喜事演奏业务,日子过得也是有声有色。常年在各个乡镇奔走,熊中成眼瞅着不少搞乡村旅游的村民发家致富,眼下,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他有些坐不住了,邀约两位村民一同在村里承包30亩土地,打算种植荷花、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再搞个农家乐、养点鱼,游客来了不仅可休闲观光,还可以采摘、钓鱼。“土地都已经谈好了,等村民回家过年签了合同就可以开干了。”熊中成对未来充满期待。

同村的代德权,比熊中成先行一步。2016年从浙江返乡后,他在公路边新修了一栋4层的新房。借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代德权把家里空闲的10个房间全部改成了农家乐客房,如今已经装修完毕,正在办理营业执照。“装修的时候还担心,路不好没人来住呢。”代德权乐呵呵地说,如今路好了,心里更有底气,今年收入肯定不会差。

农村公路既是致富路、幸福路、脱贫路,更是民心路。重庆实施撤并村通达工程和行政村通畅工程后,有力促进了“交通+乡村旅游”“交通+电商”“交通+特色产业”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

管好、护好、运营好

公路通到村,管好、护好、运营好是关键。重庆建立责权明晰的养护体系,全市850个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每个站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制定养护规划,督查养护管理工作;修订出台《重庆市公路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和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的职责权限。目前,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均做到了机构、人员和资金“三落实”,基本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在万盛经济开发区青年镇板辽村,记者看到,农村公路的两侧,观景平台、停车场、骑行步道、生态厕所等交通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万盛经开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唐富斌告诉记者,新改建的农村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通过强化排水设施、采用高边坡顺层岩防护网等手段,夯实农村公路的质量。

以前,万盛的农村公路由各镇自行管养,公路养护效果差。去年,万盛成立了农村公路专业养护公司,公司按照“景区道路2公里一人,一般道路3公里一人”的标准配备养护人员,每天8小时巡查,对道路周边村民宣传爱路护路意识,及时发现汇报道路中出现的突发问题,确保道路时刻畅通。去年11月14日,一辆装载沥青混凝土的40吨卡车在黑山镇丛新公路片区翻车,把公路护栏撞开了近20米的豁口,养护工人发现后立刻上报,12个小时内就完成了现场护栏更新。“这种养护模式比我们以前更专业和高效。”黑山镇公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思岑感叹。

在万盛的不少行政村,除了宽敞的沥青农村公路,穿梭而过的公交车和乡村公交车站也成了一道风景。“发展农村客运,既方便村民出行,又有利于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率。”在黑山镇北门村的乡村公交车站,村民刘志明准备搭乘公交去邻村访友,他告诉记者:“村里通了公交,去万盛城区和邻村都很方便,以前要一个小时到万盛城区,现在20分钟就到了,票价还便宜,只要一块钱。”

“将以承包方式为主的客运班线模式,改造成为公交化、公司化经营,是我们改革的方向,目前全区已实现镇通公交率100%,57个行政村通客率100%,辖区行政村通公交率94.7%。”唐富斌说,2016年起,万盛实施全域公交“一元一票制”和半小时免费优惠换乘,由公交公司配备专业司机和标准化车辆负责客运,保障村民出行安全。万盛区财政每年补贴4000万元,让村民享受低票价优惠政策。

为自己修路,村民干活有劲头

虽然天气寒冷,武隆区羊角镇碑垭村双堰公路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天色逐渐变暗,46岁的村民陈芳秀仍在忙碌。“这么晚还不收工?”陈芳秀擦擦额头的汗水:“天还没黑嘛,今天没下雨,多干一点是一点,争取早点通车。”

“村民盼着这条路呢!” 碑垭村村主任钟长勇说,碑垭村一共11个村民小组,双堰公路沿线就有5个。过去,这5个小组的村民出行只能依赖一条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路。晴天还好,一下雨就出不了门,村民意见很大。

去年8月,镇里告诉钟长勇“双堰公路可以修了”。兴奋之余,钟长勇赶紧召集5个组的组长开会讨论。修路的钱从哪来?5.3公里水泥路,市里每公里补助36万元,剩余的部分由镇政府自行筹措,村民不用出一分钱。组长把这一消息带回去,村民们奔走相告。“终于盼到了这条路。”“自己的路,我们出劳出力。”村民纷纷表示。陈芳秀便是其中之一。经过前期的现场勘查、设计、招标后,去年11月底,双堰公路正式动工建设。近两个月来,只要不下雨,陈芳秀每天从天蒙蒙亮干到天黑,都在这条路上忙碌着。这条路动工的日子,陈秀芳记得很清楚:去年11月28日。“为自己修路嘛,干起活来有劲!”

“目前已经修了1.5公里,预计今年6月可全线贯通。”钟长勇说,碑垭村靠山吃山,这些年村民种植了500多亩的板栗、李子、猪腰枣等经济作物。“以前运输不方便,东西卖不上价,今年新修了路,货车通行没有问题,村民高兴得很,不少村民都准备扩大种植规模。”

碑垭村只是一个缩影。重庆每年将农村公路纳入“民生实事”,量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区县,并与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挂钩。市交委专门成立督导组,分区县、按月份进行督查,推进情况及时通报,有力推动贫困地区交通发展。根据重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未来三年,计划投资275亿元,实施10056个未通达村民小组通达工程,建设里程2.11万公里,全市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实施20738个未通畅村民小组通畅工程,建设里程4.15万公里,全市村民小组公路通畅率达到80%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