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起

2018-03-15 20:35 来源: 参事室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在“三去一降一补”进程中取得了非常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有人把“供给侧”改革孤立起来,甚至与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侧”作用对立起来。如何科学认识“供给侧”改革和“消费侧”驱动的内在联系?如何处理好“供给侧”和“消费侧”的辩证关系?谁是因,谁是果?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认识迥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对“供给侧”和“消费侧”进行了全面科学的阐述,指出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国情,准确把握了“新征程”的经济特点,明确提出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思想”和“新目标”,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6.5%左右的增速”,可以满足就业的社会吸纳能力;“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淘汰关停不达标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等目标),照顾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承受能力;“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则兼顾了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求与可能,等等。

“供给侧”与“消费侧”从来就是一对矛盾,也是社会和经济“均衡”发展的约束条件。“消费侧”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是“需求侧”的支撑条件。“供给侧”与“消费侧”为辩证关系,常常互为因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分析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四要素的基本特性,科学阐明了“供给”与“需求”平衡的科学原理,认为“人类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一天也不能停止消费”、“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并指出“消费是社会生产过程的终点和起点”、“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历史证明,“消费侧”需求扩大了,通常会刺激“供给侧”生产。而“消费侧”层次和质量提高了,“供给侧”则扩大再生产或相应提升转型。显然,“消费侧”拉动是“供给侧”发展的根本动力。

当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但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消费侧”正在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型,正在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蜕变,教育、健康、养老、环境、文化、旅游、品质、时尚等新型消费方兴未艾。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其中城镇为28.6%,农村为31.2%),接近联合国20%-30%的富足标准,2014年-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2%、66.4%、64.6%和58.8%,“消费侧”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购、新型实体、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作为发展中的新时代,“消费侧”驱动的领域不断拓宽,如网络消费、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娱乐消费、健康消费、体验消费,等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其结果则应当是“供给侧”与“消费侧”的相互联通和有效匹配。我们在“供给侧”发力,就是改革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实体经济水平和解决民生领域短板等问题。我们的“需求侧”愿景,则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以及个性化的美好生活。

落实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应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科学谋划,统筹兼顾,以达到“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更高境界。(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  张洪涛)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