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陕西宁强:震后十年换新颜

2018-04-25 14:47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震后新建的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全貌(4月24日无人机拍摄)。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占地208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5000余人。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俯瞰宁强县城(4月23日无人机拍摄)。宁强县城建成区由2008年的5.2平方公里增加到目前的8平方公里,一个宜居山水园林县城镶嵌在汉江之源。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24日,宁强县天津医院重病监护室护士李海萍在护理重症病人。重建后的宁强县天津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及信息化管理系统,2017年门诊量达到20.1万人次,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24日,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一班学生在上课。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24日,62岁的宁强县燕子砭镇东丽村村民周文生(右)对帮扶的镇干部说:“我和老伴两个人兴种的3亩多天麻零代种,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地震后周文生夫妻从高山上低矮的土坯房搬迁到山下的安置新居后,居住条件大为改观。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宁强县青木川镇辅仁中学全貌(4月24日无人机拍摄)。汶川地震时,该校部分校舍垮塌,严重影响教学。十年来,校园得到了修缮加固和扩建。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24日,宁强县青木川镇辅仁中学的学生们在上课。汶川地震时,该校部分校舍垮塌,严重影响教学。十年来,校园得到了修缮加固和扩建。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24日,宁强县天津医院重病监护室护士长孟君丽(左一)带领责任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重建后的宁强县天津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及信息化管理系统,2017年门诊量达到20.1万人次,有效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震后新建的宁强县天津医院全貌(4月24日无人机拍摄)。天津市投入在该医院建设中,援建资金1.67亿元,服务人口达50万人以上,使其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天津市援建的宁强县燕子砭镇东丽村全貌(4月24日无人机拍摄)。燕子砭镇东丽村曾经是陕西省最大的地震灾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全貌(4月24日无人机拍摄)。十年来青木川一边建设一边大量发展旅游,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青木川景区累计接待162万人,目前有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等各类经营户260家。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一列动车从宁强县高寨子镇驶过(2017年11月30日摄)。灾后重建,宁强县把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性、先导性重建工程来抓,西成高铁的开通方便了当地人的出行。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发(黎德华 摄)


游人在宁强县青木川古镇游览(4月5日摄)。2017年,宁强县全年接待游客39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7亿元。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4月24日,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在认真听课。

汶川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当年受灾严重的陕西省宁强县,一个现代化的宜居城镇初具规模。“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这是当地群众对宁强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

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各行各业全方位、点对点支援帮扶。陆续建成宁强县天津医院、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县城中心敬老院、燕子砭镇东丽村等项目。

震后10年,全县新建灾后安置点113个,2.3万户城乡居民住上了新房。10年来,宁强重建学校66所,全面实施了13年免费教育,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称号;全县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由2008年的4.2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新建了268个村卫生室,城乡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分级诊疗制度,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初步形成。

如今,宁强县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474.1.jpg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