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下山,开启“丰收”的新生活

2018-06-11 14:54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上左: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莫掌自然村(6月6日摄);上右:河西村西村自然村(6月6日摄);下图:河西村新村(6月5日摄)(拼版照片,无人机拍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村民马庆国在大棚里劳作(6月5日摄)。2016年,马庆国搬迁到新村后承包了2个大棚,还种了1亩多豆角,年收入有2万多元。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村民靳庆飞在豆角地里忙碌(6月6日摄)。近年来,河西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靳庆飞和丈夫平清龙跟着学习种植蔬菜,2017年在地里种了豆角、西红柿、辣椒等,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如今他们家已领到了河西村新村的新房钥匙,眼下正值农忙时节,平清龙打算过段时间搬到新家。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河西村新村,工作人员到搬迁户王凤英(右)家走访询问近况(6月6日摄)。今年80岁的王凤英2016年搬迁到新村。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河西村新村,村民马庆国(右)和妻子郭志姣在家里吃午饭(6月6日摄)。马庆国过去长期在外面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妻子郭志姣在西村自然村种了5亩玉米,因为缺水,玉米产量也不高。2016年搬迁到新村后,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夫妻俩还承包了2个大棚种植蔬菜,每年收入有2万多元。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新村(6月5日无人机拍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西村村民李保菊(右)在大棚里劳作(6月6日摄)。近年来,村里统一标准建设了温室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2016年搬到新村的李保菊承包了6个大棚种植蔬菜,自己忙不过来,还雇了村民帮忙。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光伏扶贫电站(6月6日无人机拍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村民靳庆飞(左)和丈夫平清龙在豆角地里忙碌(6月6日摄)。近年来,河西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靳庆飞和丈夫平清龙一起学习蔬菜种植技术,2017年在地里种了豆角、西红柿、辣椒等,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如今他们家已领到了河西村新村的新房钥匙,眼下正值农忙时节,平清龙打算过段时间搬到新家。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统一标准建设的温室大棚(6月5日无人机拍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新村,一位村民在地里劳作(6月5日摄)。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村民张青平在山上给玉露香梨剪枝(6月7日摄)。张青平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回到村里后加入了劳务队,劳务队按时上下班,工资按天结算,一天50元。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村民王付强在山上给玉露香梨喷药(6月7日摄)。2017年,王付强和弟弟搬迁到新村,因为弟弟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王付强没时间承包蔬菜大棚,便加入了村里的劳务队按时上下班,工资按天结算,一天50元。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西村村民周学峰在大棚里忙碌(6月5日摄)。2015年周学峰和丈夫搬到河西村新村,2017年承包了村里的大棚种植蔬菜,收入比在三王上自然村种地有了明显的增加。

山西省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位于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村民居住分散,全村6个自然村1700多位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亩多,种点土豆、玉米仅够糊口,脱贫致富格外艰难。

在征求村民意见后,当地政府确定在河西村主村附近选址建设新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们陆续告别贫瘠的大山。截至目前,已有900多位村民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在新村开始了新生活。

为帮助村民下了山、富起来,河西村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采取土地流转后统一标准建设温室大棚,建成100余栋大棚返租给村民进行分户经营的方法发展蔬菜产业,并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400余亩。2018年,针对山地面积多的特点,河西村开始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村里的山地上已种植梨树1100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劳务队,活跃在温室大棚和梨树种植基地。随着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河西村过去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温室大棚、旱地蔬菜、林果种植、光伏发电等产业逐步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力军。2017年,河西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45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300.jpg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