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中国-中东欧国家开放务实合作翻开新篇章

2018-07-09 17:09 来源: 人民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此次领导人会晤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背景下举行的。通过此次会晤,中国-中东欧合作正在彰显一系列新变化,未来双方合作将朝着全方位多层次进一步迈进,为中欧关系发展和世界开放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会晤彰显新意义

有利于中东欧国家加快发展。中东欧国家多数面临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创新水平、调整经济结构等任务,与域外国家合作扩大出口,引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意愿明确。当前,世界经济和欧元区经济都面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压力,中东欧国家利用美欧发达经济体资源加快发展面临新挑战。我国市场规模庞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对外投资较快增长,加强中国-中东欧合作,有利于中东欧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也有利于其吸引我国优质要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在保加利亚的外事会谈中,鲍里索夫总理手拿地图直接与李克强总理商谈隧道和核电项目,正代表了中东欧国家深化与我国合作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愿望。

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愿增强,人民群众对海外优质特色消费品的需求上升。中东欧国家经济较快增长,营商环境总体较好,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机电产品研发和制造、消费品生产等领域投资市场较大。同时,中东欧国家优质特色农产品十分丰富,出口潜力较强。加强中国-中东欧合作,有利于我国企业走进中东欧开展工程、创新、产能合作等各领域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也有利于扩大进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于丰富和深化中欧关系。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历史道路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多元,中欧关系应该是多层次立体式的,双边关系、跨区域合作关系都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当前,中东欧16国中有11个国家为欧盟成员国,其他5国正谋求尽快加入欧盟,但西欧发达经济体与中东欧新兴市场的发展差距依然比较明显。欧盟要实现2020战略提出的高水平目标、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需要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均衡发展。我国倡导和推进“16+1”的初衷,是发挥双方互补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将“16+1”打造成为在中欧关系和欧盟有关法律框架下,有效运作的经贸人文务实合作平台而不是地缘政治平台。中东欧国家加强与我国合作,并不意味着与欧盟疏远。恰恰相反,通过“16+1”合作加快中东欧经济发展,更多探索“中国+西欧发达经济体+中东欧新兴市场”的三方合作模式,有利于缩小欧盟内部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和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

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但正在遭遇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取决于世界各国的行动。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东欧国家作为整体在欧洲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强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全方位联通,将有力推动欧亚大陆开放型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此次会晤标注新起点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16+1”机制有效对接,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成绩斐然。此次出访,我国领导人提出务实合作的系列倡议,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二个五年合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设施联通顺利推进。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也是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优先领域。近年来,在“16+1”框架下,中东欧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三海港区合作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运行近9000列,我国与波兰、捷克、匈牙利、塞尔维亚实现直航。此次会晤,我国领导人倡议既要大力推进“硬联通”,承诺积极研究采取更加灵活的担保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又要大力推进“软联通”,实施《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三年行动计划》,中国-中东欧基础设施联通站在更高起点上。

经贸合作日益紧密。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是中国-中东欧合作的重头戏,也是最能体现开放务实和互利共赢的领域。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中东欧经贸关系走向深入,双方贸易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领域不断拓展,中东欧肉制品、乳制品、葡萄酒、水果等特色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双向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化,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等多个融资平台正式运营。此次会晤,我国领导人倡议共同做大贸易和投资规模,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继续拓展金融合作渠道,并提出一系列既具务实性又具创新性的具体举措,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站在更高起点上。

人文交流不断深入。人文交流是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民意基础。近年来,双方在旅游、教育、青年、体育、科技、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年、人文交流年等活动顺利开展,中国公民赴中东欧国家人次增长了5倍多,双向留学生规模翻了一番,双向旅游突破每年百万人次。此次会晤,我国领导人提出继续办好“16+1”框架下各类人文活动,进一步简化签证和人员通关手续,建立体育合作机制,将2019年确定为“16+1教育、青年交流年”等务实倡议,中国-中东欧人文交流展在更高起点上。

此次会晤面向新未来

达成新的重要共识。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出了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信号。此次会晤,李克强总理提出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坚决捍卫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与会中东欧各国领导人及工商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和支持,“16+1合作”在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达成新的重要共识。下一步,我国将扩大进口中东欧国家的肉制品、乳制品、蜂蜜、葡萄酒等优质农产品及工业制成品,与中东欧国家商签检验检疫议定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赴中东欧国家投资,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这一重要共识。可以预期, “16+1合作”将成为维护自由贸易、倡导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既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也给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新的合作模式。此次会晤,我国领导人提出与保加利亚在核电项目领域共同商量推进三方合作模式,倡导域外国家和有关机构参与“16+1合作”,在互联互通、园区、金融等领域打造三方合作新亮点。可以预期,三方市场合作将越来越成为“16+1合作”的新模式。这既有利于将中东欧的市场优势、我国的资本和产能优势、发达经济体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合作质量和效益,也有利于欧盟发达经济体企业深度融入中东欧市场,增强合作项目对欧盟标准的合规性,促进欧盟内部经贸关系,缓释乃至消除一些人对中国-中东欧关系的疑虑。

强化地方交流合作。地方交流合作是“16+1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6+1合作”规划、举措及项目最终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重要途径。今年是“16+1地方合作年”,我国领导人提出更好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创造性,扩大经贸往来,探讨城镇化、现代农业、环境治理、乡村发展等合作的倡议,得到中东欧国家积极响应。可以预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将与中东欧国家地区发展政策更加有效对接,我国地方企业与中东欧国家伙伴将进一步开展市场拓展、产业对接、贸易投资等合作,地方合作将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推进器。(作者:杨长湧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苑生龙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