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专访:推动北极科学考察 助力极地强国建设——访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魏泽勋

2018-07-24 16:2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雪龙”号7月24日电 专访:推动北极科学考察 助力极地强国建设——访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魏泽勋

新华社记者 申铖

神秘的北极,冰雪皑皑,人迹罕至。7月20日,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开启2个多月的科考征程,航程计划超过1.23万海里。

中国再次不远万里探索北极的意义何在?此次科考有哪些特点和亮点?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魏泽勋。

“我国对于北极地区的研究需求紧迫而重大。”魏泽勋说。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极气候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北极域外地区的旱涝、暴风雪、冻雨等灾害性天气。中国位于北半球,受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快速、直接而深远。

他同时表示,北极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此前科考情况来看,北冰洋已有微塑料的存在,海洋酸化也趋于严重,这些都说明北极已不再是“纯净之地”。“研究北极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航运和旅游等方面,北极也有独特的资源和作用。魏泽勋表示,北极中央航道的可利用性越来越值得关注。实现北极航道的商业化利用,将对全球航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此次科考将深入北极中央航道地区,探索中央航道的适航性,为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支撑。”

魏泽勋介绍,作为中国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的首次极地考察,此次科考加大了对当前北极热点问题的关注,大部分科考任务为多学科交叉项目或联合项目。具体来说,此次科考任务将执行12项业务化调查项目、9项国家科研计划支持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和1项其他项目。

魏泽勋说,第一次至第七次北极科考均以科学项目调查为主,第八次北极科考在业务化调查方面进行了尝试,而此次考察将把业务化调查和科学项目调查进一步紧密结合,推动国家北极海域观/监测网建设。

他表示,此次考察将对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冰洋中心区域等中国北极考察重点区域进行业务化调查,推进国家极地业务化体系建设,掌握海洋水文与气象、海冰、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等综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此外,此次科考还将深入开展北极高纬度海域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新型环境污染物等北极国际治理议题相关的调查,为解决区域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支撑。

“与以往北极考察相比,本次考察时间更紧、任务更重。”魏泽勋说。

1999年7月,中国第一次北极科考队奔赴北极,距今已近二十年。投身科研事业二十多年的魏泽勋,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北极科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科考设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如今,在中国北极科考过程中,多项自主研发的设备大显身手,助力科研工作者探寻北极。

他介绍,在此次考察中,又有国产新设备将闪亮登场——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和水下滑翔机等将首次在北极海域进行试用。

他表示,此次在严寒地区试用这些新设备,一方面可以检验和评估国产设备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将积累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北极科考和海洋调查的能力做出贡献。“这些设备如果试用成功,将在我国北极海域观/监测网的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比科考设备的日新月异,北极科考和海洋研究人才的储备和发展更让魏泽勋欣喜。他介绍,此次科考队中有一批“90后”年轻科研工作者。这些年轻人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具备很强的学习和钻研能力。科考的磨砺有望促进他们加速成长为我国极地科考和海洋研究的中坚力量。

电竞米兰 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