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关工作情况

2018-08-24 21:01 来源: 发展改革委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8月2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题新闻发布会,副秘书长、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高技术司巡视员伍浩,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笪艺武,四川省西部办专职副主任杨昕,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蔡羽出席发布会,介绍培育壮大新动能有关工作情况以及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并就优化创新环境、中美经贸摩擦对高技术产业影响、“互联网+政务服务”、共享经济、安徽省新动能培育、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相关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60余家境内外新闻媒体80多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附: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 孟玮】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培育和壮大新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新动能加快成长,新旧动能继续转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一些地方也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经验做法。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今年以来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政策考虑,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我委副秘书长、高技术司司长任志武先生,高技术司巡视员伍浩先生,安徽省发改委总工程师笪艺武先生,四川省西部办专职副主任杨昕女士,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蔡羽先生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任志武副秘书长向大家介绍当前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总体工作进展情况。

【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技术司司长 任志武】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这场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当前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有关情况和工作进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可以概括为“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环境优”四个特点。

一是“成长快”,体现为新动能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今年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6%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0和2.0个百分点;新动能引领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经达到1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7.9%,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1%,光电子器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5.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7%、16.4%和14.8%,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4.0、3.7和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8.6%、21.0%和14.5%,服务机器人、智能电视、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二是“活力强”,体现为创新与创业互促共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近几年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突出表现为创新创业热度不减,新增市场主体量质齐升。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达998.3万户,同比增长12.5%,目前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亿户,达到标志性高点。更为可喜的是,新设市场主体的“质”也在同步提高,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设企业56.9万户,同比增长19.9%。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大众创业意愿持续走高,4-6月每月新设企业均超过60万户,创历史新高。

三是“业态新”,体现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业态蓬勃涌现。网上零售等新兴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前7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7863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36461亿元,增长29.1%,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9.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7.3%,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不断深化,智能零售、产能共享等新热点持续涌现;行业生态加速重构,互联网企业国际化拓展取得积极成效,投融资持续活跃。

四是“环境优”,体现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动能培育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一是全社会的创新投入不断提升。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一系列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二是全社会创新意识普遍增强。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围绕支持创新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企业面向市场和消费升级,大胆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三是有利于新动能培育的改革举措陆续出台。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出台了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新动能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优化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绩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改革文件,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创业的制度障碍,释放新动能发展的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落实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各项举措,按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加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上水平,进一步优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我先通报这么多情况,谢谢。

【孟玮】下面,请安徽省发改委笪艺武总工程师向大家介绍安徽省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的经验做法。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 笪艺武】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借今天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安徽省培育新动能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步伐。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8%,战略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9.7%、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一是围绕培育新产业,大力推进“三重一创”。这是安徽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创举,即通过建设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共启动建设智能汽车等18个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培育实施精准医疗等16个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布局建设新型显示等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包括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

二是围绕发展新经济,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研究出台加快建设“数字江淮”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数据引领型发展模式。启动建设“数字江淮”中心,整合汇聚全省数据资源,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出台半导体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实施“皖企登云”计划,支持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积极推进“电商安徽”建设,上半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915.7亿元,同比增长38.1%。

三是围绕增强新能力,加快建设“四个一”创新主平台。聚焦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加快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首批10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0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统筹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创新网络。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支撑性产业成果、示范性制度成果不断涌现。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2%。今年上半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6件,吸纳技术合同数、合同交易额分别增长26.3%、38.4%。

四是围绕增创新优势,倾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加快建设合肥高新区等4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形成双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大力推广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累计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42家、科技孵化器25家。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组织开展“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登记注册企业在连续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上半年增长19%,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06.9万户,其中企业110.2万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原始创新基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争取在培育新动能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谢谢!

【孟玮】谢谢笪总工程师。下面,请四川省西部办专职副主任杨昕向大家介绍四川省典型经验做法。

【四川省西部办专职副主任 杨昕】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四川以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四川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大机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重点,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新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18327亿元,增长8.2%,连续7个季度保持8%以上。三次产业稳定增长,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1%,比规上工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1122.5亿元、增长43.2%,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32.6个百分点;新产品新业态快速成长,新设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2余万户、增长13%,同比多增5.9万户。

一是聚焦军民深度融合,努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积极创新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体系。探索制定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完善军民融合企业培育支持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军工企业改制重组。获批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建成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推进国防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整合价值超过36亿元的4300台仪器设备,服务企业3400余次。航天及卫星应用、信息安全、无人机等十大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新兴产业迅速兴起,2017年四川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3122亿元、居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1250亿元,增长8%。

二是聚焦科技与经济结合,不断释放创新发展内在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努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出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16条政策,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万家以上。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进一步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通道。目前,全省20家试点单位完成400余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作价入股创办企业近60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155项,带动实现总产值165亿元。

三是聚焦科技与金融结合,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创新能力。着力发挥科技金融对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目前全省科技支行总数达到9家。积极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应收账款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等全面创新改革经验,释放巨大改革红利。如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面向中小企业一站式投融资服务模式已覆盖四川全省9个市(州),累计为12475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13.2亿元,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4亿元,为19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四是聚焦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创新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夯实创新载体支撑,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成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85个。全省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个、各类孵化载体700余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3万余个。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着力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涌现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富有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数字经济加快发展。2018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9%。

下一步,四川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化拓展全面创新改革,突出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平台“三个重点”,提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个能力”,进一步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突破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孟玮】谢谢杨主任。下面,请深圳市发改委蔡羽副主任向大家介绍深圳的经验做法。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蔡羽】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结合深圳的经济发展特点,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深圳在推进“双创”方面的经验和成效。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双创生态体系。

一是着力完善“政策链”。2017年以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先后发布了《加快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和十大行动计划建设实施方案》,形成精准化、差别化和组合型的政策供给。

二是着力打造产业链。重点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去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达到9183亿元,增长了13.6%,占GDP比重达到40.9%。其中,互联网、生物等产业增长都超过了2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产业增长也超过了10%。今年上半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仍然保持增长态势,占GDP比重也接近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7900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三是着力拓宽“资金链”。近年来通过设立了1000亿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150亿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50亿天使投资基金等一批创新型发展基金,支持“双创”发展。目前,创投和私募的管理机构达到了4583个,管理基金规模也超过了1.8万亿元。

四是着力强化“服务链”,积极建设功能健全、特色明显的各类平台,目前已经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超过1760家。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2万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也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位,每千人拥有的商事主体达到255.2万家,企业达到149.4家,创业密度应该说在全国也是居首位的。

二、推进各类“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一共拥有国家级孵化器5家,各类孵化器、创客空间以及创客服务平台351个,以南山区为例,南山区是我们创新创业做得比较好的区域,着力构建“两链一环”,建设一个“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创新层级链和“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创创新”的创新形态链,打造优质创新生态之“环”。去年南山区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1.1万件,占全国23.7%。

三、凸显大型企业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重点是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比如说腾讯整合开放企业内部优质资源、信息和流量资源,孵化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在全国有30个城市落地众创空间,总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孵化上市公司超过30家,带动就业约2500万人。招商局集团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双创”主体搭建多个专业化、便利化、低成本的“双创”孵化空间载体。目前已经建设和投入的产业园区面积约590万平方米,入住孵化器超过40个,入住企业1480家,总体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

四、进一步加强深港创新创业紧密交流。

近年来,深圳全方位扩大深港合作深度广度,不断拓展香港青年在深发展空间,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我们在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和龙岗区四个区都建立了深港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平台。其中,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292家,其中港澳团队140家,而且超半数创业项目成功拿到融资,孵化项目涵盖互联网、智能硬件、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这些深港创新创业平台,为深港两地青年施展才华、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孟玮】谢谢蔡主任。下面请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国经济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创新是尤为重要,它已经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目前的创新环境如何?下一步,发改委会有什么样的举措来优化我们的创新发展环境?

【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巡视员 伍浩】谢谢您提出的问题。确实,创新环境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创新位居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点就是要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从今年7月初,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布了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的排名较去年提升了五位,位列17,这也是我们首次进入全球前20名。这个排名,客观反映了我国无论是创新环境还是创新绩效都是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立足发展改革的职能定位,重点从“软硬”两个方面入手,两端发力。一端是要夯实创新基础设施,另一端是要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

在夯实创新基础设施方面:一是我们要在前沿领域加快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夯实基础研究的物质基础,支持发展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培育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们也要着力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三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围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启动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高效利用,构建创新网络,提升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能力。

三是通过政银合作、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水平整体跃升。

在优化创新制度环境方面,关键是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活力,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投资环境、规划引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方式,切实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我们考虑,要使这些政策更好地落地,重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两项工作。

关于“双创”,一是要推动“双创”上水平。今年上半年,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聚焦创新创业难点和堵点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网上征集“双创”的堵点问题,并且围绕消除这些制度障碍,研究针对性政策举措,促进“双创”政策更加精准化,更加接地气。

二是要推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高质量建设,更好地提供投资、融资、市场开拓、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是要通过“双创”活动周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今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将进一步体现新时代特点,体现党的十九大新要求,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注重与“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的充分结合,注重全民深度参与,注重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

关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发改委和科技部共同牵头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目前,169项国务院授权的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启动,2017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第一批13项改革经验经国务院同意后,已经向全国复制推广,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近期,第二批经验已基本成熟,正按程序上报国务院批准发布。

我们通过两年多来的改革试验,试验区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发明人内生动力、创新科技型企业融资新渠道、促进军民创新资源双向流动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举措,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比如,刚才四川的同志也谈到了,四川开展单位与发明人共同拥有职务成果所有权试点,从根本上调动发明人转化成果的主动性,西南交大在2017年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176项发明专利的所有权分割确权,创办了16家高技术企业,成果转化的数量、转化收益分别是过去五年总和的44倍和82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地方主动推进改革探索的积极性,及时对三年来的改革试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估,复制推广更多更好的改革举措。在此基础上,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提出新时代下推进改革试验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

创新无止境,改革不停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改革力度,不断完善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谢谢。

【路透社记者】昨天,美国又对价值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了关税,引起比较大的关注。请问,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下一步如何面对?谢谢。

【任志武】这是当前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十分复杂,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有所抬头,美国已经明确对涉及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高新技术产品,这样将对中国、美国乃至全球的高技术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全球化创新合作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中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没有变化。新兴产业全球化发展的特征非常显著,产业链、创新链都是全球化布局,各国企业合作分工十分紧密,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其影响将沿着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进行转移,最终影响的可能是包括美国企业和美国采购者在内的多国企业和多国消费者。我们也注意到,这种单边主义的行为,实际上也受到了全球业界的共同反对。

最近几年,中国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规模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中国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有两大主要因素:

一方面得益于中国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与其他国家的投资、贸易、研发合作日益频繁,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共同体。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幅减少高新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限制。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年前7个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5%,占全部外商投资的比例达到了21.5%。很多跨国企业持续将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设在中国,企业间深度合作的趋势,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中国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对新兴产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庞大的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助推中国新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应用导向的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已经成为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高端消费潜力还将得到极大的释放,消费升级的浪潮不仅能够带来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同时也能够带动我国产业不断提高质量,创新升级。大家也关注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势头依然迅猛,这跟国内市场的新消费密切关联。

下一步,我们将在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所产生的深层次影响的同时,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正如刚才伍浩同志所讲的一样,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物质条件,也要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创新生态。支持企业练好内功,依靠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全球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不断优化营商和投资环境,为高新技术领域外商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各国企业都能分享中国新兴产品市场加速崛起的发展空间。

我相信,尽管国际经贸形势出现了一些波折和变化,但我国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壮大新动能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开放发展、加速发展的态势不会发生变化。谢谢大家。

【安徽日报记者】安徽在培育新动能方面该如何发挥区位优势,更好地融入长三角?

【笪艺武】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也是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安徽与沪苏浙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互相之间的交融非常多,互为基础的事情也非常多。从1990年以来,安徽做出了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决策,皖江就是长江的安徽段。2005年,安徽省又实施了东向发展战略,2008年,我们加入了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合作机制,安徽与长三角的参与度、紧密度、融合度不断提升。

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批示,为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今年6月份,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将按照更高质量的根本要求,紧扣一体化的工作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

关于长三角的合作,安徽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合作,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好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将聚焦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语音等优势领域,共建国家级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承接沪苏浙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加快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积极谋划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更好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依托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主动加强与沪苏浙创新合作,开展一体化创新,促进优势叠加,当好长三角地区的创新策源地。在长三角地区,安徽的合肥和上海都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地方,同时也是国家级综合性科研中心的建设地点,所以科技创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将积极构建以沪宁杭合为核心基地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促进合肥滨湖科学城与上海张江高科科学城“双城同创”,推动知名科研院所在长三角地区互设分支机构,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向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集聚。联合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在脑科学、核聚变堆、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等领域,探索运用“总部+分布+多点”的组织模式,开展联合攻关,集聚整合区域内创新人才资源,努力实现前瞻性技术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今年长三角地区领导人座谈会上布置了很多加快推进一体化的课题,比如准备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圈,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示范区,同时还在三省一市开展生态补偿的示范区建设。明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由安徽轮值,刚才讲的这些重大建设项目课题研究,在明年的座谈会上进一步得到落实。我们也欢迎各位记者参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谢谢大家。

【四川日报记者】刚才杨主任介绍的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军民融合为特色,请问下一步四川以全面创新改革培育新动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有哪些考虑?

【杨昕】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四川省委已经做了全面部署,今年6月,四川省委召开了十一届三次全会,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出台了两个决定。一个是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第二个是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这两个决定都对深化拓展全面创新改革做出了进一步部署和安排,强调要深化拓展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从全创改的角度看,我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深层次的创新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我们啃硬骨头。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里面提到,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机制,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尤其要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化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定四川省企业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条例。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聚焦关键性改革,攻坚突破。要推进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布各层级“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目录,建立以信用承诺、公示、失信联合惩戒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更加突出深层次的创新改革。

二是着力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当前,四川经济已经总体上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阶段。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我们正在制定四川省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制定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和引导目录。另一方面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强化高水平创新能力布局,正在谋划部署一批支撑高水平创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同时,正在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的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创新策源地。

三是着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核心任务,我们将切实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一方面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障碍,要创新“军转民、民参军”的体制机制,优化军品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军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扩大军民融合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的覆盖范围,做实做强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全链条发展。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另一方面,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入手,进一步发挥军民融合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努力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请问蔡主任,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请您介绍一下深圳在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关举措?谢谢。

【蔡羽】谢谢您的提问。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必须要以走在最前沿、勇当尖兵的使命担当,把湾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携手周边城市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第一,加快建设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赋予深圳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去年5月,我们也出台了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刚才我也介绍了十大创新行动的实施方案,组成了“1+10”的创新政策体系。主要是围绕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区,营造更具活力的综合创新生态和建设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城市这四个主要任务。我们提出了118项具体创新举措,主要聚焦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产业竞争力这两大方面。

第二,打造深港科技创新新平台。这个新平台其实有两个,第一个平台是携手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建设。两地政府已经基本上确定,在落马洲河套地区香港一侧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在深圳河的北侧毗邻河套地区建设深方科创园区,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上是连在一起的。目前深方已经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有关部门也在抓紧编制合作区域的发展规划。这个合作区的面积,在港方0.8平方公里,深方大概3平方公里左右,这个合作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重大合作平台,促进港深及国际创新资源的有机对接。未来将建设一批以跨境协同创新为特色的高标准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加强深港高等院校产学研联动,推动香港高校在河套地区设立科研中心和产业化基地,推动科研成果区内的产业化,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功能引擎。第二个平台,今年4月份确定的,选址光明新区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光明新区正好处在广深科技走廊,深圳和东莞交界的位置上,目前我们想举全市之力建设一个光明科学城,为科技创新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光明科学城首期将建设合成生物学、脑解析和脑模拟、生物医学成像、空间引力波、材料基因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等六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等领域的重大设施。光明科学城建成以后,将在国家创新中心体系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主要功能,一是加快提升科技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为深圳乃至国家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方面实现更多的突破提供一个支撑。二是想通过联合香港、广州、澳门、东莞等地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建设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以共同发起一些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推动粤港澳合作示范区新的平台的建设。

第三,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这方面将着力打造深港青年交流合作的示范性平台,多举措促进香港青年在深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目前我们在四个区已经建立了创新平台,目前也在为香港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第四,着力加强深港教育、医疗领域的合作。在教育方面,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引进了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的得主,国内的院士在内的知名教授270个人。医疗方面,2012年开始,香港大学的深圳医院已经正式落地深圳,成为深港医疗合作、深圳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探索者。还有首家港资医院也成功开业,这种合作对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还有提升医疗卫生的水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来积极认真地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举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尽早实现发展目标。谢谢。

【新华社记者】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打造不打烊的数据政府,请问发改委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谢谢。

【伍浩】谢谢您提出的问题。政务服务确实关系到每一个人,关于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的问题,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其实或多或少都有所经历。我想,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们更好地开展政务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共享等相关问题也是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刚才新华社的同志也谈到了,李克强总理连续在2017、2018年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出了部署,从去年7月份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发改委和相关部门一道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同时,我们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总的来看,目前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的大动脉已经基本打通,并且逐步在向毛细血管渗透,形势不断向好。简要概括,我个人认为可以体现在“三通一优”。

一是构筑信息共享“大通道”,不断深化“网络通、数据通”。目前71个部门、31个省级政府和新疆建设兵团都已经全面接入了电子政务的外网和国家数据共享的交换平台,这是我们一个基础的网络,应该说网络通的工作基本实现。基于网络通,我们基本建成了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构建了包含53万条目录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这为我们支撑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服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保障,目前我们的数据交换量已经达到了340亿条。同时,我们还发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第一批的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共享了694个数据项,其中涵盖了我们经常用的企业身份校验、失信惩戒、纳税证明、企业基础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等,为优化商事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数据通也初见成效。

二是持续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堵点、难点,”业务通“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今年4月中旬以来,发改委、新华社、政府网启动了“群众办事百项堵点疏解行动”,分批分领域向社会征集群众办事遇到的堵点问题。截至目前,我们共征集了60项堵点问题,涉及到教育、身份证明、商事服务、社保医疗、居住出行等多个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各个地区加强业务协同,主动减免办事材料,优化服务流程,也疏通了一些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问题。未来,我们要争取实现,凡是政府部门有的数据信息,不用群众、企业办事再重复提供。在这里,我也想恳请我们各位媒体的朋友给予我们这项工作更多的监督和指导,遇到的问题,你们也可以提出来,你们出题目,我们来努力去解决。

三是以数据共享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释放市场活力。主要是开展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助力提升商事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标杆应用,形成一批典型模式经验,并且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比如说河南省通过数据共享,优化企业登记流程,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理,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山东省通过国省两地数据共享平台对接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的信用、纳税、工商登记等信息,让金融机构主动牵手中小微企业,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年6月,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在企业开办经营投资项目审批、建筑许可等领域开展信息共享和联合审批,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也将有助于降低我们制度交易成本,促进创新创业。

下一步,我们也将持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深化“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这三通,持续以数据共享优化提升商事服务的水平和环境。我们今年要重点要抓好“共享十条”,实施好“1234”工程。“1”是要坚持数据安全的准则,确保在共享使用过程中的安全;“2”是要开展百项问题疏解和百家案例两大行动;“3”是建立完善共享责任清单,系统的底数清单和政务事项清单,三张清单;“4”是要完善平台授权、限期反馈、多方考核和督查问责的四个机制。谢谢。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最近共享单车等此前被视为新动能的标志性行业,有潮水退去的感觉,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伍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想,对这类问题还是应该辩证、客观、全面地来看待。

首先,要观大势,看主流。我们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实际上就像你刚才讲到的,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典型业态之一,这几年我们也都有亲身的体会。它为什么这么快速地发展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是解决了我们在出行交通特别是城市交通出行中的难点问题,就是“最后一公里”问题,使用很方便,所以才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同时,在市场需求驱动的同时,共享单车还有技术驱动的一面,所以这是技术驱动和市场需求导向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再放大一点来看,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流、大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未来我们这些新的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数字经济重要的内容。您讲的潮水问题,我想,潮水嘛,就是有涨有落,还可以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要做的是勇立潮头,无论是企业还是创业者,都要争做弄潮儿。

去年7月,发改委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鼓励创新、包容审慎,这是培育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基本政策出发点之一。同时,从政策导向上来看,也要坚持发展和监管并重。总的来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势头也是迅猛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又有了新的“生力军”,也为我们培育新动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是下一步我们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第二,我们要明底线、守红线。我们现在也看到了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比如刚才说到的共享单车的问题,也有一些无序增长、恶性竞争,包括管理滞后的苗头性问题,包括在新旧产业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些新兴的业态,包括创业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守法经营。新业态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跟风炒作。企业发展还是要静心专注实业,扎实创新。共享经济的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关键要靠创新。对于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府也很关注,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说前段时间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也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引导和规范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文件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任何行业都是有起伏波动的,特别是新兴产业、新生事物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我们还是要按照审慎包容的态度对待。下一步,互联网的发展还将更深入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第三,我们要促创新,防风险。特别要强调,国家各类政策将继续大力支持各类符合人们美好生活需求、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对符合发展方向但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一些问题的,要及时予以引导,或者加以纠正,使之有合理的发展空间。对潜在风险很大,特别是涉及安全和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后果的,有关部门也将采取果断措施,予以严格限制。对于以创新之名行侵权欺诈之实的,要予以严惩。

我想,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从构建综合治理机制、实施分类治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共享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各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谢谢。

【孟玮】谢谢任秘书长、伍司长,还有安徽、四川、深圳地方发改委领导刚才的介绍和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刚才有位记者朋友的问题没有机会提问,发布会后可以和我们新闻办联系。最后,任志武副秘书长还有几句话要和记者朋友们说。

【任志武】长期以来,媒体朋友对于高技术发展和培育新动能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也开展了大量的报道,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许多非常积极的建议。我也借此机会对媒体的各位朋友对高技术工作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理解表示十分的感谢。同时,我也相信,未来培育壮大新动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我们今天上午介绍的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等还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也期待媒体界的朋友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把新动能培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

【孟玮】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