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在创新中与民企共成长

2018-11-25 07:40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在创新中与民企共成长
——访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招商银行作为第一家由企业法人出资创立的商业银行,1987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有着天然的市场化基因,与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同生共长。

招商银行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有哪些经验,接下来又将如何发力?近日,记者采访了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

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

记者:在招行此前的两次战略转型中,为何一直将小企业、小微企业作为主攻方向?

田惠宇: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在改革开放下应运而生的商业银行,从资源禀赋来讲,天然与民营企业比较亲近。

在战略层面,我们一直重视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2004年招行第一次战略转型,明确提出把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作为重点;2008年成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2010年启动二次转型,随后进一步把小企业、小微企业“两小”业务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2014年以来,深入推进“二次转型”,以交易银行和投贷联动等更轻、更多元的方式,提高民企服务水平。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提升代表新动能的民企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是招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自身从市场经营和商业逻辑出发,调整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必然之路。

截至今年10月末,招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836亿元,占全行对公贷款余额的42.7%,较年初增长343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3%,高于同期全行8.9%的贷款增速和7.1%的公司贷款增速;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

记者:您认为民营、小微企业在融资上具有哪些突出特点,招行如何适应这些特点?

田惠宇: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具有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创新多、金融需求多等特点。

这就需要我们在与民营企业的共同成长中,去不断地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目前,招行的服务不局限于传统的表内信贷支持,而是以“投商行一体化”来服务包括民企在内的公司客户,从融资转向融智。

针对债券融资,招行2018年1月份至10月份累计为26家民企发行了53只债务融资工具,总规模372亿元,我行承销份额214亿元。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决定,已为两笔民企的超短期融资券独立创设了风险缓释凭证(CRMW),分别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单和福建省首单。

针对股权融资,招行通过直投和撮合的方式帮助民企获取股权资金,近两年累计完成股权直投项目超20个,投资金额超100亿元,重点聚焦新经济、新零售、文化传媒、医疗大健康、先进制造、航空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创新产品和服务,我们发现,银行传统的总分支组织架构也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创新需求。为此,招行不断改革、优化组织架构,加大了总行的直接经营力度,搭建了扁平化的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在总行级的战略客户中,民营企业占比达40%且逐年上升,同时,各分行也建立了战略客户服务体系,牵头经营了2672户民营企业战略客户。

克服民企服务的“三个不”

记者:针对当下反映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您认为掣肘在哪里?

田惠宇:从商业银行角度看,难点在于,现在相当一部分银行的一线员工对服务民营企业存在“三个不”,即不敢做、不愿做、不会做。

一是不敢做。曾几何时,部分银行在做“两小”业务方面投入巨大,但后来却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为了加强管理,银行严肃问责、扣发奖金,有的员工甚至为此离职,所以,现在仍有部分一线员工对服务民营企业“不敢做”。

二是不愿做。按照过去的绩效考核,做重资产的国企、现金流好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模型很清晰,风险也比较好控制。一笔10亿元的贷款放下去和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放下去,按照过去的流程,要做的工作差不多,但最后反映到个人绩效上的回报却完全不一样,所以“不愿做”。

三是不会做。解决了意愿的问题后,更要解决能力问题。我们这一代银行从业人员,从进银行的第一天起,经历的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段,都习惯了在GDP增速9%以上、甚至超过10%的环境中做银行,并在此背景下形成了相应的业务能力。

当前,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市场由过去的普遍性机会变成了结构性机会,这对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风险管理能力。所以,“不会做”实际上是银行的业务能力尚未达到新阶段的要求。

风险管理能力是核心

记者:如何才能让基层行“愿贷”并且“会贷”?

田惠宇: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解决不愿做、不敢做,特别是不会做的问题,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自身能力建设的核心是风险管理能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核心也在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它决定了你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价格。

从服务半径角度看,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越强,它能够覆盖的企业就越多,甚至可以适当下探一些企业;服务的企业更多,贷款增速就可以更快,贷款规模也可以更大。

从服务价格角度看,任何服务都是有成本的,包括信用成本。如果你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达标,不良贷款率就会高,由于银行的贷款利率需要覆盖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风险上升就会导致给到企业的贷款利率提高。

我们要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培养、打造风险管理能力。需要明确,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我们既要服务好实体经济,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实现商业可持续,两者之间需统筹兼顾。

记者:招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路径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田惠宇:我们重点从打造金融科技银行、增强行业研究能力两个渠道入手。一方面,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将打造金融科技银行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目标。

此前,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靠3张表,即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用这3张表来为企业做信用评级,再根据评级决定给企业的授信额度。显然,这种方式适用于成熟期、现金流量稳定的企业,但不适合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

为此,我们尝试利用大数据来获取大量的非财务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依靠这些来判断、预测某个企业的信用风险。目前,招行大数据对授信客户的预警准确率已越来越高,当它精准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可以用它做评级,从而摆脱传统的“三张表”风险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招行已专门成立了研究院,加强培育行业研究能力。过去,银行一直较为忽视行业研究,仅熟悉房地产、政府融资、基础设施、大型项目建设等传统行业,但对于细分行业,尤其是战略新兴行业却研究不足。

当前国民经济正在形成新动能,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新兴行业,它们大多具有轻资产特征,缺乏足够的抵押物。面对这些新情况,需要银行不断地创新、转型和改革,正如招行的服务理念,需“因您而变”。(记者 郭子源)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