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激活政务新媒体 激发治理新能量

2019-01-11 07:39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近年来,移动政务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但信息发布不严谨、互动服务不实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时有发生。从微博、微信到短视频,新媒体平台不断翻新,平台上的政务服务却不尽如人意。如何促进“政务服务”和“新媒体”有机融合,更多释放政务新媒体的新能量?

国办日前出台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给出了答案。“到2022年,建成以中国政府网政务新媒体为龙头,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形成全国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这项迄今为止最具体的政务新媒体专项指导文件,明确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也为“指尖上的政务服务”怎么发展的问题明确定调。

推动政务新媒体健康发展,前提是规范。政府移动政务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需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山寨”应用真假难辨,在应用市场搜索某地政务,不少假冒应用赫然在列;“不互动无服务”情况普遍,某地政务客户端被吐槽登录容易闪退、办事栏成摆设;一些政务APP和移动版网站更新不及时,文字图片链接不可用。类似问题,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亟待在实践中加以规范。

当然,规范发展不等于千篇一律。换言之,既要达到统一服务标准,也要具备各自服务特色,以创新发展推动政务服务和治理理念的升级。比如,进入更多新媒体平台,除微博、微信“标配”,抖音等网民集聚的新平台也可成为政务服务载体;探索政民互动新方式,杜绝答非所问、空洞说教、生硬冷漠的反馈,主动设置话题、策划活动吸引关注;善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研判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服务……从吸引公众参与互动,到进一步关注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创新发展可以成为治理模式的新助力。

政务新媒体初衷是便民服务,要实现前台多样还需后台联通,融合发展是实现服务质的突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诸如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等举措相继推开,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在网上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如何变重复注册为一次认证,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如何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为治理自觉?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分散建设问题,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根,即是融合发展之义。政务新媒体亟待在机制层面实现自我整合,让各方需求得到更为细化的满足与更加长久的保障。

规范、创新、融合的发展要求,层层递进,相互交织,反映着各地区、各部门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认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迭与服务理念的升级,唯有坚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政务新媒体才能提供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从而为治理升级激发更多新能量。(吴姗)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