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追溯古法 推陈出新——台湾纸塑艺人的坚守和梦想

2019-02-07 15:4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台北2月7日电(记者 刘斐 章利新)正月初五“迎财神”,这一习俗让台湾云林县北港镇的纸塑艺人蔡尔容夫妇最近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财神纸塑作品受到各地宫庙的欢迎。

走进他们的工作坊,迎面便是一组“五路运财”的纸塑作品。居中是胯骑黑虎的武财神赵公明,两侧立有东西南北四路财神,前有推一车元宝的昆仑奴。这套作品就收到台北附近一座寺庙的展览邀请。

蔡尔容和妻子卜雅菡从事少有人知的纸塑技艺,至今已20多年。23岁嫁给蔡尔容时,卜雅菡以为两口子会在台北生活一辈子,却不想后来竟在台湾中部的北港镇扎根。

从父亲手中接过纸塑技艺后,蔡尔容和妻子花了5年左右时间,翻阅包括《礼记》等在内的百余部古籍,终于找回失传200多年的“脱胎换骨法”纸塑技艺,从而能用柔软的纸塑造坚硬却富有弹性的整尊神像。

“这门起源于东汉末年的中华传统技艺,就像很多老祖宗的东西一样,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失传了、不见了。”今年57岁的蔡尔容为这门技艺放弃了在台北的电脑资讯工作,因为他认为“我们这些后人有义务把它们复活,并延续下去”。

今年是中国农历猪年,蔡尔容夫妇特别制作了一尊天蓬元帅的纸塑作品。受《西游记》影响,天蓬元帅往往被人们跟猪联系起来,但这尊纸塑却是依据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朝元图》里的天蓬元帅形象制作,还原了道教中其本来面目。

卜雅菡说,这些纸塑神像有筋、骨、皮、肉,内部中空,可将官印、符令等装进去,再用竹纤维纸制成衣服,上漆线雕和金银箔,整尊神像如真人般有四肢和五脏六腑。

制作这些纸塑作品用到的便是“脱胎换骨法”,先把层层竹纤维纸粘在黏土塑成的素坯上,待整个坯体阴干成型后,用刀剖开坯体,挖出两块黏土素坯,再将两块纸坯粘合。

蔡尔容说,做这份工作最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老祖宗的这些手艺没有速成的,要一点一点踏实地去做”。

据介绍,一尊60多厘米高的纸塑神像往往要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错一道就可能导致整件作品废掉。“就这样丢废品,都‘丢’掉了台北一栋房子啦。”蔡尔容说。

由于工序复杂、工时长,且需长年磨炼,制作过程中动辄还会产生挫折感,不少学徒被“吓”跑了。“曾有学校介绍40多个实习生来,几天就都跑光了。”蔡尔容有些无奈。

“做一行就要专心做下去,任何一行都会有困难,与其抱怨不如去解决它,这也是我奉行的匠人精神。”蔡尔容说,这份精神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努力在细节上下功夫。

他指着那组“五路运财”纸塑说,邓九公肩甲上的吞头并没有用狮头造型,因为人物是殷商时期的,而狮头造型吞头到唐朝才出现。

为传承好纸塑技艺,蔡尔容广览群书,不断追溯古法,并将深厚渊博的中华文化一点一滴融入作品。他说,古人做东西都是有讲究的,如早期的稻草神像,身着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五色衣;用10根稻草做胳膊,代表天干;用12根稻草做腿,代表地支,而将其对折则代表二十四节气。

近年来,蔡尔容夫妇还在纸塑上发挥创意,衍生出不少文创产品,包括发簪、裁纸刀、书签、笔筒等。

“我们中国人喜爱竹子,因为它清静谦虚,又寓意步步高升。我们的纸塑原材料主要是竹纤维,所以我们的文创品牌就叫‘竹纸传奇’。”卜雅菡说。

多年来,蔡尔容夫妇携纸塑作品参加大陆多个展会,足迹遍及北京、上海、青岛、济南、义乌等十几个省市。

“我们的手艺本就来自大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把它带回大陆,让更多人知道,在台湾还有人在坚守这门手艺。”卜雅菡说,通过到大陆参展,我们也希望找到合作伙伴,共同把纸塑发扬光大。

今年初,蔡尔容夫妇创作的“12生肖拆纸刀”获得云林县政府颁发的“云创点睛·文创精品”奖项。更令他们开心的是,纸塑技艺的接棒人正不断成长。现就读美工专科学校的高一学生黄晨祐,自幼跟在蔡尔容夫妇身边学习,已能帮忙制作配件和涂色。

“这门手艺已经很少有人在做了,需要有后辈去传承。”黄晨祐说,在学习过程中要琢磨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做得更传神。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