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播下创新种 扩大朋友圈

2019-04-01 08:41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过去没人相信越南北部也能种植葡萄。”越南北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阮俊叠说,由于气候、技术等原因,越南葡萄种植主要在南方;如今,在地处越南北部的“中越边境地区农业科技走廊示范基地”,由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培育的葡萄喜获丰收,参观者纷至沓来。

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先进适用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下,中国先进创新技术纷纷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上播下创新的种子,收获丰收的果实。

织就创新网络

2012年9月,在首届中国-东盟科技部长会议上,“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并提出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次年9月,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南宁。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中心创建6年以来,深度参与中国-东盟区域科技合作,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创新网络,打造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等品牌名片,不断扩大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

目前,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已成功构建起覆盖中国和东盟10国的创新网络,建成双边技术转移中心9家、双边区域中心1家,协作网络成员达2400家,其中东盟国家成员占1/3以上,并拓展至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培育创新主体

去年3月,中柬光伏发电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在柬埔寨金边成立,首次实现广西光伏产品向柬埔寨批量出口;随后,“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机制推动下,广西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断扩大输出先进实用技术与产品。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对全球领先的铝加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国家重大工程急需高端铝合金材料制备难题,成为引领广西铝产业升级换代的排头兵。

在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驱动下,国家海洋局第四研究所、太库国际孵化器、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创新创业机构纷纷落地广西,辐射东盟国家,对当地科技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也提升了广西科技创新能力。

共享创新福利

“互帮互助、互惠共享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始终秉持的初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说。

2013年以来,中国-东盟共同策划组织举办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活动70场,对接项目1900余项,涉及企业3000多家,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491项,意向金额50多亿元,推动中国一大批农业、新能源、生物技术、化工等领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快速向东盟国家转移,解决了东盟国家发展急需甚至填补某些领域空白。

人才互惠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核心。中心工作同步开拓中国-东盟双边、多边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新领域,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积极落实中国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实施“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计划到2020年邀请100名东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到广西进行为期6个月至12个月的短期工作,参与广西科研开发。截至今年3月,广西科技厅已审核并同意接收25名东盟杰青入桂工作,目前已到岗工作14名。同时,广西也积极为东盟国家培训科研骨干和科技管理人才,通过人才资源的互培共享,不断增进科技创新福祉。

曹坤华表示,广西将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通过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支持科技园区合作发展、实施技术转移转化4项任务,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工程,探索打造创新发展理念相同、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才交流顺通的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新模式,进一步扩大创新朋友圈,提升我国科技对外影响力。(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陈玲艳)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黄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