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加强亚洲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世界繁荣进步发展

2019-05-10 08:24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交织而成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图谱,其中,亚洲几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更是延续至今,就像上文王维诗句中描写的那样自然而然。

驼铃声响,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在这条神奇的路上,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着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

千年以后,驼铃变成了汽笛,然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却一刻都没有停止。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亚洲大家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APEC、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峰会……一次次论坛、会议的持续接力和“一带一路”不断向纵深推进;亚洲国家间人文合作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中,继政治安全、经贸合作之外的第三支柱,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文明之间,需要对话,需要倾听,更需要心与心的碰撞。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向世界深刻阐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文明观,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又一次阐述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呼吁“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指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之路。

当今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成为当今时代的历史潮流。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设想,就是要在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盛会,必将给亚洲乃至世界进步带来新的巨大活力与动力,值得亚洲和世界人民期待。(张焱)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范梓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