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种养相加定产业 长短结合促脱贫——陕西子洲脱贫攻坚采访见闻

2019-11-05 15:3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西安11月5日电 题:种养相加定产业 长短结合促脱贫——陕西子洲脱贫攻坚采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刘彤

深秋时节,凉风习习。当记者来到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街办时,却感受不到吕梁山区的阵阵寒意,取而代之的,是刚刚脱贫的贫困户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情与冲劲。

今年57岁的林场村村民李念胜因为爱人患病,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全家就靠种植7亩小米、玉米、土豆为生,因为没有经济作物支撑,一年到头在地里‘刨’来‘刨’去,也‘刨’不出几个零花钱,日子过得很恓惶。”

改变来自林场村养牛场的建设。在(江)苏陕(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的扬州市江都区帮助下,林场村养牛场2018年完成建设,这个配备有草料储备房、饲料加工房、产房、防疫室,排灌、用电、道路等基础设施齐全的养牛场,成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林场村党支部书记任佑平说,养牛场流转了160亩坝地,每年向村里的贫困人口支付流转费;从外地引进的西蒙塔尔肉牛成活率高、品质好,成了全村的“牛宝宝”。“现在养牛场最重的肉牛已经达到了2000斤,一头牛的售价超过3万元;我们自繁自育的牛仔,一头售价超过了1.4万元,利润在5000元以上。目前,养牛场养殖肉牛近100头。这些可是村集体的宝贵财富。”

李念胜说,近几年来,他每年会从养牛场拿到800元分红,算上600元土地流转费,加上他作为护林员的工资性收入和生态公益林补助,他家在2017年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任佑平说,林场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198人,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带领下,全村退出贫困户63户192人,贫困发生率降到了0.86%。

双湖峪街办曹硷村是子洲较早种植黄芪的地方,因为药材品质好、药用价值高,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黄芪村”,但分散的种植面积、落后的种植技术,曾让这里的药农“拿着金饭碗到处在要饭”。今年62岁的曹天德家的15亩黄芪,因为管理“不得方”,卖不上价格,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曹天德说,今年曹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就和当地一家著名黄芪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村民们获得了选种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企业也帮助村上新栽种了1000亩黄芪,并许诺在5年收获以后按保底价回收。“按照一亩黄芪产量500斤、目前收购价在26元每斤计算,这1000亩黄芪可是全村人的‘摇钱树’。我现在不仅可以在黄芪基地务工拿到每天140元的收入,自己种植的黄芪因为新学的技术,也看到了卖上好价钱的希望。2018年,我告别了贫困户行列。”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