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发布会(第二场)

2020-09-14 11:29 来源: 人民银行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文字实录

2020年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主持发布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严宝玉、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兼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江、平安银行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孙献军出席,介绍“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8月20日我们举办了第一场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二场发布活动,这一场我们聚焦“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机制建设这一主题,围绕金融管理部门前期出台的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金融机构如何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产品服务等做法进行沟通交流。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女士,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兼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许江先生,平安银行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孙献军女士,以及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先生,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严宝玉女士,请五位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银保监会毛红军主任介绍情况。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 毛红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银保监会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的目标,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引导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机制,一直是监管政策的一大特点。近年来,银保监会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鼓励支持政策。今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迅速出台金融惠企的金融保障措施,指导银行精准加大信贷投放。针对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面临的突出困难,与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制定实施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部分省分试点推进应急贷款工作。大力推动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与核心企业、政府部门相关系统对接,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

二是将阶段性纾困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监管激励约束。明确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三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标准,督促银行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分支机构,在内部考核中适当提高容忍度。对因疫情影响发生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有充分证据应视为不可抗力,对相关人员免予追责;对此类贷款损失可适当简化内部认定手续,加大核销力度。同时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锻强长板、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

三是联动多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优化外部配套支持。推动财税部门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与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化“银税互动”“信易贷”的相关工作,推动地方政府搭建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数据整合共享,为银行提供依法合规对接涉企数据的便利渠道。

在监管引领和各项政策共同支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风控模型和业务流程;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逐步建立完善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呈高速增长态势。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1万亿元,与2018年初相比,两年多时间,余额将近翻了一倍;较年初增速19.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43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397.16万户,较年初增加285.23万户,阶段性实现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37.1%,全年有望超额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0%增速目标。2020年1至7月,全国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93%,较去年全年利率水平下降0.77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此类贷款利率为4.25%,较好地体现了降成本的“头雁”作用。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体制,确保各项稳企惠企的金融支持政策精准落地,不断深化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请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郭新明行长介绍情况。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郭新明: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江苏的有关情况。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中小企业众多,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紧密结合江苏实际,以实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8+10”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突破,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融入“敢贷、愿贷、会贷、能贷”长效机制和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3%;制造业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1302亿元,创7年来新高。6-7月江苏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本金352.5亿元、延期率达47.5%;前7个月江苏1-5级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新增额中信用贷款占比达22.4%。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会同相关部门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消除银行机构对风险和追责的担忧,调动基层行和一线人员“敢贷”的积极性。推动银行机构有效落实尽职免责制度,1-8月全省主要银行机构累计进行责任认定人数2.57万人,其中免予追责2.1万人,占比达81.7%。充分发挥融资担保、财政资金和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协调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加强地方征信体系建设,在苏州高标准建设全国首家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累计帮助4万户小微企业获得1000亿元的贷款。

二是建立健全银行机构外部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银行机构“愿贷”的主动性。前8个月,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566亿元,引导银行机构向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惠及市场主体13万户。完善再贷款展期制度,重启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再贴现窗口,在全国率先完成地方法人银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LPR定价转换,理顺价格机制,增强银行机构投放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督促指导各银行机构完善中小微企业贷款内部转移定价,推动各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内部绩效考核权重提升至10%以上。部分银行还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贷款奖励制度,如有的银行将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考核奖励提高50%,有的银行对客户经理推荐并审批成功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按每笔100元进行奖励。

三是创新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银行机构“会贷”的专业性。截至7月末,江苏省内107家银行机构依托230个线上金融产品,对10.5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12亿元。指导推动各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提升“直达小微”的金融服务能力。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微贷技术”“信贷工厂”等信贷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

四是提升内部经营要素质量,强化银行机构“能贷”的可持续性。今年上半年全省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各种渠道补充资本830亿元。各银行机构大力引进金融科技人才,持续提升客户经理综合素养,努力培养一支适应小微金融业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强化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提升银行机构科技水平,增强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支撑。

下一步,我分行将按照总行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稳企业保就业各项工作措施,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夯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的基础,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谢谢!

罗延枫:下面请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严宝玉行长介绍情况。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 严宝玉:我简单介绍一下四川的情况。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结合四川的实际,聚焦基层“敢贷、愿贷、会贷、能贷”四个关键环节,着力疏通内外部的政策传导机制,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截至7月末,四川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2%;1-7月贷款同比多增1168.8亿元,创历史新高;有贷款余额的市场主体比年初增加了8.4万户。

一是帮助银行打消顾虑,着力解决“不敢贷”的问题。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牵头建立了“天府信用通”平台,向银行、企业免费开放,共享工商、税务、电力等53类信用信息14亿条,注册企业达到6.9万户,银行累计查询量达到96.2万次。针对基层业务人员担心后期追责的情况,联合银保监等部门,指导全省167家法人银行单独制定小微企业的授信尽职免责细则,单独设立不良贷款容忍度。针对不良贷款可能反弹的顾虑,开展信用帮扶,加强违约惩戒。对暂时遇到困难、发展前景较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信用救助,在全省开展金融债权案件专项执行活动。

二是注重内外激励引导,着力解决“不愿贷”问题。推动银行内部优化考核机制,激励基层放贷,督促银行提高普惠小微考核权重、实施内部转移定价优惠,让一线人员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用好两个直达实体工具,鼓励基层放贷。8月份,全省银行对41.4%的普惠小微到期贷款进行了延期。创设财金互动产品,促进基层放贷,联合财政等部门推出“战疫贷”“稳保贷”,通过“再贷款资金+省市财政贴息”向全省2.8万户企业和商户进行了大幅度让利补贴支持,协调地方政府设立信贷分险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撬动金融加大投入。

三是下沉金融服务重心,着力解决“不会贷”问题。在全省实施“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计划”和“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三访、三问、三送”活动,督促银行下沉业务重心,通过访店、访企、访园区,及时向市场主体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截至8月末,银行共走访2.1万户重点对接市场主体,向1.1万户发放贷款1853.8亿元。组织银行业务人员走进无贷企业开展首贷培育,联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企业融资顾问队伍,会同经信部门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培育,提升企业的获贷能力。1-7月,全省新增首贷企业2.5万户。开展政策传导渠道疏浚畅通行动,组织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培训880场次,编写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汇编电子书,开通“在线政策答疑直通车”,提升基层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

四是发挥政策工具合力,着力解决“不能贷”问题。支持法人机构多渠道的补充资本金,减缓资本对信贷增长的约束。运用央行再贷款增加银行的低成本可贷资金。8月末,全省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63.2%。组织银行创新产品,促进“金融政策产品化、金融产品案例化”。1-8月,全省银行向市场投放了信贷产品232个,其中信用贷款产品71个。

下一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进一步落实落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政策要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谢谢!

罗延枫:下面请中国农业银行许江总经理介绍情况。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兼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许江:年初疫情爆发后,农业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按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要求,深化具有农行特色的“三农+小微”的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农行的力量。

一是全力以赴支持市场主体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农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企业降本减负。1月份的时候,央行定向降准口径普惠贷款余额率先突破万亿大关。到6月末余额已经达到1.35万亿,比年初新增3755亿,占全行新增贷款的37.4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46.23%,提前半年达到了国务院确定的40%增长目标。信贷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150万户,稳住了背后数以千万计的就业与民生。上半年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下降超过100个基点,收费能免尽免,上半年减免小微企业收费达36亿元,支持市场主体减负。

二是多措并举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疫情发生后,及时研判对小微企业的影响,2月份即出台了“宽限期+展期+续贷+中长期贷款”的政策包,迅速推出线上“续捷e贷”产品,对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还本的小微企业应延尽延、能延尽延。目前已累计为5.3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823亿的延期还本付息支持。疫情缓和后,针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需求,率先推出了“复工贷”产品,支持了28万户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利用金融科技多角度全面分析小微企业诚信状态和还款能力,推出线上信用贷款和供应链融资产品。到6月末,农业银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是20%,共为12152户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服务,累计发放贷款7万笔、468亿元,笔均贷款66万元,利率最低达到2.85%。

三是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深化“三农+小微”的双轮驱动普惠金融体系,打造覆盖城乡的1900家普惠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建设2048个县支行,12521个县以下网点和60万个“惠农通”服务点。实施普惠和“三农”金融服务专项考核,两项考核合计占比26%。优化普惠经济资本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配置专项激励工资和战略费用,为“愿贷”创造积极氛围。发行业内首单用于疫情防控用途的小微专项金融债,单独匹配并确保普惠信贷规模,今年普惠金融信贷规模是2400亿元,“三农”信贷规模是5000亿元;建立了差异化的普惠政策制度体系,重构信贷业务模式和流程,为“能贷”提供充足资源和制度保障。加快数字化转型,让科技为普惠金融服务赋能,为“会贷”提供有力支撑。提升风险防控智能化水平,落实“容错纠错”政策,前后出台了三份小微企业尽职免责文件,今年又出台了14条免责规定,形成了“敢贷”的良性机制。

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好大行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确保政策红利及时有效传递到小微企业,着重围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对首贷户、制造业、供应链的信贷支持,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继续发挥好普惠金融服务主力军和领头雁的作用。谢谢。

罗延枫:下面请平安银行孙献军秘书长介绍情况。

平安银行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 孙献军:非常荣幸平安银行能够受邀参加本次发布会。平安银行是一家从成立之初就以服务小微客户为使命愿景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一家立志要以科技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世界性难题的银行。2020年遭遇了新冠疫情,我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企业、保企业、金融助企的方针政策,加快了智能化小微业务平台建设和普惠小微业务的结构调整,全力支持“六保”“六稳”,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支持实体经济、保市场主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接下来我报告两组数据。一是小微客户数。截至2020年7月末,平安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客户数超过60万户,在股份制银行当中客户数量最大。而且当年新增贷款客户当中,20%以上是首贷户,60%以上是信用贷款客户。第二个数据是户均贷款余额,我行的普惠型小微贷款客户的户均贷款余额35万,这也是股份制银行当中最小的。我行在努力服务那些做小本生意、缺少抵押物又数量庞大的小微金融客户,为他们提供融资支持。

近年来我行一直在做零售转型,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是零售银行战略当中非常重要的客群。在开展小微业务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坚持资产质量就是生命线,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大数法则、小额、高频、分散这样一些风险管控策略来进行小微贷款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以科技能力来弥补网点数量和客户经理人数的不足,服务好庞大的小微客户群体。同时,通过科技手段使小微客户获取贷款更加便捷,客户经理管理小微贷款更加高效。这是我们努力打磨的平安银行的小微业务核心竞争力。

下面我简要介绍我行目前已经具备的能力。在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方面,客户端实现了互联网进件、自动化审批、远程面核面签、提还款全线上化,客户可以7×24小时全线上无接触办理业务,高效便捷。在银行内部实现了智能展业,主动定位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AI机器人在线答疑,帮助客户经理更好地选择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服务。智慧风控也包括了智能反欺诈、智能贷后评估、自动预警、智能语音催收,这些都有效地解决了小而分散的小企业业务中贷前贷后的工作压力,为我行做“真小微”提供了保障。

在小企业抵押贷款方面,我行也实现了在线申请,房产在线评估,远程调查。在客户跑一趟银行完成面核面签以后,用款时也可以在线提款,实现在家办贷款。

在升级我行小微业务方面,我们坚持从客户需求出发,着力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升级了“平安好链”平台,通过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优化了注册、审批、出帐等业务流程,大幅度提升客户体验。6月末累计为525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上半年累计交易量239.41亿元,同比增长了38.9%。此外,我们还正在打造一个口袋财务APP的全面升级版,“数字口袋”将以客户和场景为出发点,通过数字证、数字分以及“1+N”帐户体系,以轻量级的用户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和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到6月末口袋财务APP累计注册开通企业客户达到46.6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29.7%,累计交易笔数达到了349.19万,同比增长了60.2%,累计交易金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金融向善。平安银行将借助集团的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持续创新,不断提升“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能力,与实体经济共荣共生,保市场主体,千方百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从而保障国家持续改善民生,全面实现小康。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的主题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几年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背后也需要银行有能力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请问银保监会在推动银行落实“会贷、能贷”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效果?

毛红军:感谢你的问题。我理解“敢贷、愿贷”主要是机制问题,“能贷、会贷”更多是能力问题,要对小微企业做到“能贷、会贷”核心就是对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出要求。包括涉及到人才、技术、产品、信息等多个方面。既要具有银行自身努力的因素,也有监管推动引领的作用。

一是人才方面,形成服务小微的专业机构和队伍。从2017年起,监管部门就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建设条线化垂直管理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和考核评价的“五专”机制。很多地方法人银行也打造了小微金融的专业机构,形成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经验,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对小微金融持续投入。

二是技术方面,运用大数据帮助解决“缺信息、缺信用”瓶颈。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对接公共部门涉企信息数据,开发大数据的风控模型,进行客户发掘、准入、授信,将公共数据与银行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为客户准确“画像”。以此为基础,推广全流程线上办理、后台集中审批风控的“小微快贷”模式,有效扩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

三是产品方面,持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银行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主动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办理续贷业务。截至今年7月末,小微企业续贷余额达到了1.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9%。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担保方式,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办贷时间。许多银行加快推广“无接触”线上服务渠道和产品,有效满足了客户在疫情期间办理业务的需求。

四是信息方面,我们推动建设涉企信息、信用信息的共享平台。在中央层面,银保监会与多个部门开展了合作。例如与税务总局从2015年起共同推动“银税互动”,搭建线上直连的银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以税促信、以信申贷、以贷支小”的融资新模式,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银税互动”类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7015亿元,同比增长了65%,户数达到了93万户,同比增长了88%,这当中信用贷款的户数占比高达94%。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银商合作”,联合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信易贷”等工作。在地方层面,我们也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浙江、河南、重庆、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政府建立了大数据主管部门,信息整合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地方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推广典型经验,为银行增强“能贷、会贷”的能力提供更好的外部支持,谢谢。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是江苏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很快,将近40%。我想知道金融支持普惠小微方面,江苏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有哪些好的经验?

郭新明:谢谢您的提问。江苏小微企业数量是比较多的,据统计,江苏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大概超过了300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0%以上。受新冠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南京分行针对江苏的实际情况,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前8个月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566亿,引导银行机构支持13万户涉农和小微经营主体。两项直达实体的政策工具出台以后,江苏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加强两项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落实落细,确保广大中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应知尽知”,确保银行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6-7月全省银行机构一共为2.4万户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91亿元贷款提供了延期还本服务。

二是推动金融创新,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江苏是科技大省,科技发明专利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银行积极借助科技优势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今年全国首批供应链票据、首单民营企业标准化票据均在江苏率先推出,拓宽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我们还积极地推动银行机构运用科技创新产品发展线上融资,据初步统计,全省107家银行机构依托230个线上产品,对超过10万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12亿元。我们还积极运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入平台,打造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到8月末,全省累计通过平台促成应收账款融资3.8万笔、金额近2万亿元,融资笔数和融资金额有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苏州实验区,通过“政府+市场”的模式,为银行融资提供便利。我们累计帮助4万余户企业获得1000亿元贷款,其中首贷户占比70%以上,相关经验也复制推广到全国多个地区。江苏还成立了江苏省联合征信公司,主要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汇集了税务、市场监管、法院、大数据中心等相关信息,做到互联互通,为银企对接提供信息支持。目前江苏联合征信公司已经累计共享各类企业信息3.2亿条。

四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在全国率先完成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LPR定价转换,还采取了减少融资环节收费等措施。督促指导各银行机构完善普惠小微贷款内部转移定价,让利于小微企业。前7个月,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92个基点。通过以上措施,今年以来江苏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7月末达到了39.3%,企业融资成本逐步下降,融资“获得感”显著提升。截至7月末,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全省正常经营的市场主体大概786万户,较上年增长了13.9%,市场主体的活跃程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政策初见成效。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农村金融时报:四川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今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情况下遇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四川的金融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严宝玉:四川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工作任务重,今年还将有7个深度贫困县要脱贫摘帽,目前脱贫攻坚进入了百米冲刺阶段。针对新冠疫情,四川金融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第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工作。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工作节奏和力度,制定了全省的金融扶贫年度实施方案和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工作计划,在方案和计划里都对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进行了统筹部署。同时,我们积极探索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推动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意见,促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贫困地区持续增收脱贫。

第二,积极落实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运用扶贫再贷款支持建设现代粮食生产、规模化生猪养殖、乡村旅游等基地189个。另外,指导农发行、农行、邮储银行运用深度贫困地区专项扶贫再贷款加大支持力度,今年3家机构在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贷款78.2亿元。同时,我们还推动涉农机构落实扶贫贷款“应延尽延”政策,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70多亿元到期贷款实施了延期还本。

第三,继续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四川持续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分片包干、整村推进”模式,运用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入,全省已有1/3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金融支持。同时,我们还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不良信用记录的贫困户,开展信用救助、重新评级授信,帮助了1.9万户贫困户恢复信用、发展生产。

第四,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四川建立了“政担银企户”五方参与的金融扶贫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建立了产业扶贫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有3400多个。我们还指导金融机构加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乡创业农民工的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3941亿元,其中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132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32.5%。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金融扶贫的工作力度,特别是要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巩固金融扶贫成果。谢谢!。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金融时报:疫情以来很多银行都推出了线上非接触的金融业务,请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利用金融科技促进银企线上融资对接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许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如果没有现代化产品做支撑,难度是非常大的。农业银行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渠道方面。我们现在从网银、掌银、微信等各种渠道提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全渠道的投放,小微企业在这些渠道都可以申请到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两件事情,一是预约开户,我们在金融系统率先推出了在线预约开户,目前实施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把过去一到两天的开户时间缩减到半个小时之内,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企业开户问题解决,另外,开一个对公账户需要的资料是比较多的,我们把前期的工作都放在网上进行,效果非常不错。 二是“惠农通”服务点。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非常重要的职责,“惠农通”服务点是服务“三农”的重要环节,我们把全国60万个服务点进行了全方位互联网化升级改造,在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区为190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提供移动金融服务。

第二,线上信贷产品方面。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提出要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后,我们就着手进行了线上信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比如说利用税务数据推出“纳税e贷”,推出一年就达到了千亿级。

第三,供应链融资方面。现在各方对供应链融资的需求非常大,农业银行在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早的,最早跟蒙牛、TCL做供应链融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融资产品体系,包含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票据等各类产品。

我们将继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大力推进线上业务发展。

孙献军:平安银行作一些补充。这次疫情让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变得有点难,平安银行的小微业务是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为主,小微信用贷款已经全部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无接触,在疫情的时候,我们的“武功”都用得上。但“线上化”只是我行运用科技提供融资服务的“基础建设”,我们的目标是“智能化”。大数据建模、机器学习、智能风控、客户化精准营销、智能展业、智能贷户监测和预警、智能催收以及机器人对客户经理的随问随答支持,这都是我行运用科技手段服务小微的成绩报告单。科技使得传统信贷尽职调查做不到、判断不了的经营问题变得可观察、可判断。贷款客户的普及率大大提高。科技也使得贷款风险的识别和计量准确了,势必会推动精准定价,惠及有经营需要的小微实体。

平安银行从事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经过多年的数据积累和实践经验,风控模型不断迭代成熟,在小微贷款风险识别方面我们比较有信心。

在不断优化标准信用贷款产品和流程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来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我们其实是以传统供应链金融见长的银行,今天要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打造出不依托核心企业担保的供应链贷款,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创新,通过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的融资服务,实现自动化、批量化、标准化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我们通过平台数据、客户属性的数据、场景数据,匹配标准小企业数字金融、场景小企业数字金融,供应链1+N+n的多种量身定制的产品,提供30万到500万乃至更高额度的融资服务,精准助力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的问题。我们打造了智能产品平台,通过固化相关功能模块,大幅度提升产品上线的效率,小企业数字金融产品最快一天可以上线,产品平均上线效率提升了三倍。同时除了贷款之外,也提供一些延伸服务。向客户提供随时可调用的基于数字帐户的平台,为客户打通帐户体系,可以通过金融产品打通数据流,以及超级API的方式对外输出服务,让平台客户高效地用到平安银行模块化、组件化的金融功能服务,这些都是在疫情期间通过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来提供无接触服务的一些工作。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中国证券报:请问郭行长,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在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成效怎么样?

郭新明: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的增加值大约占GDP的33%;江苏有1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有6个产业集群纳入了全国制造业先进集群培育对象,大概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针对江苏这个特点,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积极作为,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至7月末,江苏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了26.1%,比去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前7个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也推动了江苏经济的增速由负转正。

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实施了“金融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龙头核心企业融资对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制造业,特别是重大制造业项目。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今年我们引导全省金融机构聚焦关键领域,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支持;聚焦无锡物联网、泰州生物医药等一些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对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融资培育和支持;聚焦石化、冶金、纺织、建材等江苏传统优势产业技改升级,满足企业在技术引进、智能改造和绿色转型等方面的融资需求。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扩大金融资源投入。我们非常重视直接融资,前7个月全省制造业企业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近400亿元,同比多发近150亿元。此外,我们还积极地推进外汇领域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跨境人民币服务,大力引导外资流入制造业,前7个月全省制造业外资流入61.3亿美元,占全省外资流入的37.5%。

四是聚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规模小、资产轻、风险大的特点,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积极地发展弱担保、无担保信贷产品。截至7月末,全省有47家银行推出52款免担保、免抵押的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紧密契合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需求,继续优化金融服务,为制造业做大做强、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谢谢。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路透社:请问农行,在今年年初货币政策转为中性以后,国有大行似乎出现了核心负债缺乏的情况,比如说在7、8月份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您觉得这种状况会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障碍吗?

许江:我是这么理解的,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发生,人民银行加大了流动性的投放力度,采取了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存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长。现在疫情情况好转,我国经济率先进入复苏,经济运行逐步进入正轨。货币政策宏观总量目前都是在可控范围,还在适度合理增长,总体上还是非常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农业银行的情况来看,资产负债的情况非常平稳,我们刚刚发布了中期业绩,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会继续严格执行央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确保信贷投放的总量和结构协调增长,对几个重要的领域,像普惠、“三农”、制造业,农业银行将全力保障贷款的投放。同时,我们会继续以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线上业务。我们的“纳税e贷”一年时间就超过一千亿,投放力度是相当大的,惠及几十万客户。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存款和其他低成本资金的组织,巩固传统低成本负债比较优势,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谢谢。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经济参考报:请问严行长,在疫情中个体工商户由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受疫情影响更大。四川省个体工商户占比较高,请问有没有什么专门的举措来支持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另外,这些措施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严宝玉:四川省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有480多万,占市场主体的比例超过70%,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我们针对个体工商户制定了专门的支持政策,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联合市场监管局、民营办等部门开展了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计划。重点是针对没有贷款的个体工商户,开展首贷融资培育;针对有贷款的个体工商户,促进其提升融资水平。截至7月末,四川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2845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贷款户数5.8万户。

第二,发挥财政和金融政策合力,降低个体工商户的融资成本。今年,我们联合财政部门通过“央行再贷款+财政贴息奖补”方式创新了“战疫贷”产品,对个体工商户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对经办金融机构给予业务奖补,通过这个模式向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30多亿元,财政贴息以后的融资成本不超过4%。

第三,促进个体工商户与金融机构的供需对接。我们跟相关部门进行合作,通过科技手段筛选了34万、近三年来有稳定收入的个体工商户,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线上和线下对接。同时,我们还组织个体工商户在“天府信用通”注册,发布融资需求,目前注册商户6500余户,在线对接成功率达26%以上。

第四,提供贴心金融产品服务。针对个体工商户量多、面广的特点,我们推动金融机构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制定符合个体工商户的金融产品。比如,针对餐饮行业推出了“烟火贷”,针对地摊经济推出了“商摊贷”,针对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推出了“农旅e贷”等等。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推出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信贷产品399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深化工作措施,拓展广度深度,增强个体工商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有一些风险特点,所以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网点和业务人员对于小微企业有一种“惜贷”和“惧贷”的心态。请问在建立小微企业敢贷、愿贷机制方面,监管有什么样具体的措施?商业银行在调动一线员工方面有哪些做法?

毛红军:这里要追问一下,银行基层机构和人员为什么惜贷、不愿意贷呢?因为不划算,绩效低或者没绩效。为什么惧贷、不敢贷呢?因为不良高、怕问责。所以建立健全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的机制,归根到底是解决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银保监会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激励政策和引导措施,就是为了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促进银行形成长效机制。我们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差异化的安排。

一是资金端的差异化。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解决银行基层做小微不划算的问题。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均按照不低于50个基点给予优惠,一些银行的优惠力度还达到了100个基点以上。

二是内部考核差异化。要求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的指标在其分支行绩效考核的权重提升到10%以上,解决小微条线没有绩效的问题。有的股份制银行这项权重已经提高到了20%。同时要合理地设置考核内容,降低小微条线利润、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把重心放到有效服务的客户数、覆盖面和信贷增量上。很多银行将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内转优惠、经济资本打折、税收减免优惠等均计入分行的效益,专项保障小微企业的信贷额度,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计划完成较好的分行专设额度予以奖励。

三是针对不良高这个问题,实行风险管理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上已经明确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可以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三个百分点以内的容忍度,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考虑银行根据不同分支机构的实际情况,差别化地制定内部的容忍度,针对今年的疫情影响,特别提出商业银行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分支机构可适当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四是针对“怕问责”,实行尽职免责的差异化。银保监会对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制定了监管指导性的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细化授信尽职免责的内部制度,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和申诉异议渠道,为基层员工解除做小微的后顾之忧。

上述这些差异化的引导政策和要求,我们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中,均专门设有指标进行考核,以监管的“指挥棒”引导督促银行“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银保监会也将继续研究深化监管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夯实服务小微的内生动力。

孙献军:我补充一下,在监管的指挥棒之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怎么落实这部分工作的。平安银行是乘国家改革开放东风发展成长起来的股份制银行。我们本身也曾经是小企业,所以有小微情结和服务小微的初心。疫情以来小微企业面临经营难,员工就业难,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于帮助小微企业,我们全行上下既有政治觉悟,也有最朴素的兄弟感情在,我行董事会、高管层和一线员工都是一致地认为要与市场主体一起攻坚克难、共度时艰。

落实监管的尽职免责机制,我们做了这样几项工作:一个是鼓励创新,出台了创新业务的“沙箱”机制,对进入“沙箱”的创新业务给予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对孵化期产生的损失予以单列,不与常规业务的资产质量控制指标合并,尽职免责。二是完善了小微信贷问责考核标准,在客户经理办理授信业务中,有一个明确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以外的原因产生的不良可以尽职免责,为分支机构加大对小微业务投放,有效落实“敢贷、愿贷、会贷、能贷”提供了一个机制保障。

在资源配置、调动一线积极性方面,我们做了三项工作。一个是内部的资源配置,在总行层面 我们明确重点小微业务的提奖率高于普通对公业务,提高客户经理的积极性。二是多次下调内部资金的转移价格,提高分支机构的积极性。第三是提升普惠业务在分支行的考核权重,给高级管理人员一定的约束。

第二个是在营销支持方面,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小额量多,客户经理也会衡量投入产出。智能化的线上支持使得客户经理展业更加方便,我们的数据衔接了智能中控平台,以数据驱动,不断地精准客户画像,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商机精准推送到客户经理手机,科技赋能了销售,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AI机器人的在线答疑,也帮助客户经理用最快的方式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更好地获得客户。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人的能动性是在于成长,所以在员工成长方面我们倡导了“小微业务当中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理念,设立了7×24小时一线快报的机制,鼓励一线员工随时可以将实际工作中关于产品、业务流程方面的改善意见传达到总行,并且总行会及时响应。另外也打破了学历、资历、级别等限制,打破总分行的等级,通过各种集训、培训、赋能客户经理,使得一线的客户经理能带着客户的问题来,集思广益做成一个方案,他有成就感,能成长,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罗延枫: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媒体朋友和各位嘉宾。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