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4月份在博鳌论坛上首次提出开通“沪港通”以来,历时7月有余,沪港通终于在11月17日正式“通车”。此间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沪港通事涉国家战略,不应过分关注短期指数涨跌;未来沪港通有望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新起点。 应从战略层面上看待沪港通 “有关沪港通的话题,并非现在才有。早在今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提出将推出沪港通后,当即引起极大的轰动。也就从这个时候起,沪港通成为境内外资本市场备受瞩目的核心话题,各种消息无不牵动市场各界的神经。”申银万国市场研究部总监桂浩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4月10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时,李克强宣布,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 对此,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两地股市互通(沪港通)课题已经研究多年,香港特首也曾受到总理指示要“抓紧落实”,而这一政策的最终形成,则是由李克强总理“一锤定音”。 在李克强宣布沪港通启动后不到3小时,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即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等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并明确6个月准备期后,沪港通有望正式启动。 此后,沪港通的相关准备工作亦一直得到稳步推进。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近日透露,自李克强在4月公布沪港通以来,两地的相关部门、监管机构、沪港的交易所和业界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经过7个多月的准备,备受瞩目的沪港通终于获批,11月10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11月17日正式启动沪港通。 对此,桂浩明认为,目前市场上多以一种“功利”的动机来看待沪港通,研究如何利用两地市场进行套利,无疑相对短视;必须看到,从官方对此政策的重视和布局,市场更应该从战略层面来看待沪港通,特别是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相对封闭、缺乏改革动力等弊病,利用沪港通有利于倒逼改革。 桂浩明指出,在互联互通的格局下,一个市场如果不能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市场化程度很低,那么就会把资金驱赶到另外一个市场去。因此,沪港通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实现市场的直接开放(哪怕程度还比较有限)的方式,来推动并促进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接轨。 沪港通助推A股接轨国际 针对桂浩明的看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徐洪才亦表赞同。徐洪才对中新网记者指出,对于A股而言,沪港通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规则和制度与国际接轨。 徐洪才指出,由于诞生的市场背景不同,制度环境不同,上海交易所和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的境外市场,在交易规则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涨跌停板制度、交易时间、交易费用和做空机制等,随着占双方市值80%以上的蓝筹股逐渐成为沪港通的交易标的,两个交易所在游戏规则方面将逐步接轨,助推A股走向成熟。 “沪港通业务的开展有利于通过全新的合作机制增强证券市场各类参与者的综合实力,包括倒逼国内证券经营机构实现国际化运作并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此外,沪港通业务采用了人民币清算,这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徐洪才说。 对此,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亦持相同意见。林采宜认为,从本质上说,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自贸区,对于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沪港通开启的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在倒逼证券市场全面开放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根据林采宜的分析,首先,国际市场(香港)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加大,影响国内资本市场变化的因素增加,对市场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其次,沪港通业务是跨境投资,涉及的跨境执法事项增多,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带来一定的难度,必须做好充分的监管安排。 根据10日发布的公告,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已就沪港通项目涉及的跨境监管合作原则和具体安排达成共识,并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双方执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动,打击各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沪港通正常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沪港通有助于为A股引入境外资金 “沪港通的启动,对于A股属于重大利好,亦显示中国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韩复龄指出,对于A股而言,沪港通带来的直接益处包括,吸引香港资金、包括在港的境外资金进入A股,改善资金面;其次,有利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更趋合理,特别是有利于提振大盘蓝筹股的市盈率。 尽管目前沪股通总额度仅为3000亿元人民币,略超沪市一天的交易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年初一度颇受关注的A股纳入MSCI(明晟)新兴市场指数事宜,亦与沪港通开通与否相关。MSCI亚洲研究总监谢征傧曾明确表示,顺利开通沪港通与否,是A股能否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重要考量。 谢征傧指出,初步会纳入A股市值5%,最终若全部纳入A股,中国在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将会从两成增加到三成。若按此计算,增加一成比重,相当于A股将注入1500亿美元,约1万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沪港通开通首日,上证综指冲高回落,但从资金流向来看,A股仍受到境外资金的热捧。数据显示,沪港通开通首日,外资通过此渠道净买入A股的资金远超内资买入港股金额。截至13时59分,沪股通每日额度130亿人民币就已耗尽,显示外资对A股的热情。 对此,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认为,尽管存在资金套现离场的压力,但考虑到场外增量资金对A股的热情,预计未来下跌幅度有限;而一旦避过新股带来的资金压力窗口,大盘指数有望反弹。 沪港通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除了围绕A股方面的战略考量外,沪港通另一重要意义在于推进资本项目改革、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朱明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沪港通的影响,其实应该放在更大的范围中来考虑,特别是有鉴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种“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过程中,在这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改革以促进发展,其中就包括启动沪港通实现国家的资本对外输出,比如人民币的国际化。 据朱明方分析,一般来讲,人民币国际化,首先是必须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通过跨境贸易结算尽可能推广人民币的使用;而此次沪港通的推出,更多的是推动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转化;从贸易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最后再到储备货币,则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过程。 对此,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亦持相同意见。李小加表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沪港通创造出一种新的模式,让人民币首次大规模地成为国际投资货币。而投资货币一旦形成,离岸人民币市场将会活跃起来,汇率市场化的要求也会增加,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产品和利率产品都将次第涌现,这对将来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改革都是大好事。 此外,朱明方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亦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机制,即不仅要流出机制,也要有回流机制,此次沪港通的推出有助于完善人民币的双向流动机制。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已突破一万亿元。但是由于香港人民币产品与投资渠道的缺乏,其中超过80%以存款凭证或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在银行而非活跃在交易市场上,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有待提高。 针对沪港通未来的发展预期,徐洪才认为,扩大额度、增加投资标的是大势所趋,“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看到,沪港通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第一步,未来应该推动包括自贸区A股国际板试点、沪台通、沪新通等措施的尽快出台,预计年内相关改革进程将加快。”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亦持乐观态度。邵宇表示,长期来看,“沪港通”有利于巩固上海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明确,而国内整体金融改革的轮廓和进程亦呼之欲出,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建设和资本账户开放都是其中应有之义,最终目标是参与全球货币竞争,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陈康亮)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