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会投资需精确出击 补上民间投资短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11-28 20:09 来源: 人民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岁末年尾,国务院再出鼓励社会投资“组合拳”。11月26日,《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促进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困难、微妙的调整转折时期,形势错综复杂。一方面是钢铁、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企业仍然融资难,成本高居不下,两级分化严重,这里面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

    基于此,解决上述问题的出发点应着眼于从增量的角度来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调整结构,拓宽社会资本的同时应有的放矢,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26日发布的这份意见就主要是解决“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针对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措施。

    社会呼声比较高的领域主要聚集在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这些领域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发展还不够充分,进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具体操作上,《指导意见》给出了三大解决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优化政府投资方向,改进投资使用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三是创新融资方式,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质押等担保贷款业务。

    要达到预期效果并不容易,首先建立相关机制初期意见定会存在分歧需要博弈,经济放缓期社会资本自身是否买账也是问号。而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投资者合理的回报预期等等也非意见发出即能解决,这都需要一个过程和足够的时间。此外,还需谨防资金被“腾挪“。

    改革需要打起十足的精神,国家鼓励社会投资的方向是在朝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方向走,这恰恰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前提,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下一步有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应尽快出台,切实拓宽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投资范围值得期待。(魏倩)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