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广中关村试点
专家:有效激励比直接给钱更重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4-12-04 14:4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导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广实施4项先行先试政策激励创业创新。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说句实在话,我们给中关村、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其实就是简政放权的政策,很多都可以在更大范围、甚至是全国范围推广!”“但现在,我们总是弄一些‘政策洼地’,让各地来‘争’。其实很多政策完全可以是普惠性的!”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12月3日)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说的话。他强调,改革走到今天,不能再搞这一块、那一块的区域分割。看不准的改革可以试点,然而一旦成熟就要加快推广复制,该普惠的就要普惠。

    昨天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为什么是中关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可谓国内诸多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样本和教学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1.4万亿元、占北京市的四分之一,成绩亮眼,更因为它的经验将大规模复制推广。

    昨天的会议决定,在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绵阳科技城,推广实施4项先行先试政策:一是给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股权奖励,可以在5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三是对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参照技术转让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四是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允许在5年内分期缴纳。

    李克强说,中关村试点政策的实质是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确,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不仅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发展,还会催生更多成长性企业发展。只有催生创业创新的驱动力,才能为经济高增长带来更多活力。

    21世纪人才最贵,这一点早已无需质疑。李克强总理说,中关村试点政策实施4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更重要的是,改革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也就是“人”的积极性。在财经评论员代鹏看来,下一步推广试点经验的过程中,激励创业创新的先行先试政策,恰恰重视了“人”的价值。

    代鹏: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竞争力因素就是人才创新。把人才创新聚集到一个较为有利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当中来,使得他们积极性最大调动和激发出来,这成为了摆在各个国家面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选择。我们今天的科技人员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员、工程师,要把这些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和市场机制结合在一起。

    在中关村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为扶持新技术企业发展开出了很多诱人的优惠政策。当中使企业受惠并且发挥作用最大、时间最长的条款是税收政策。昨天会议部署推进的几项先行先试政策也从税收入手。代鹏认为,更大的意义在于鼓励创新。这也应了李克强总理所说,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意义绝不仅仅是优惠那么点税收,更主要的创新体制机制。

    中关村试点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大有全面推进之意。李克强总理说,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要像“钓鱼”一样再搞那么多指标、评审和审批了。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对此进行解读。

    经济之声:中关村在引领创业创新上确实走在前列。那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强调推广中关村的试点经验?

    石磊:中共十八大报告有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创新本身靠什么来驱动。中关村这些年来的发展虽然经历过很多挫折,但是几十年下来实践证明这个机制是有效的,当然这个机制不是三两天形成的。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这里已经成为科技成果市场交易中心,成为科技创新成果集散地,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人才的成长基地,而这三个条件恰恰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些经验已经成熟了,他们为什么由小到大,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社会不接受到接受乃至普遍的支持,这里有很多重要机制和体制设计上的经验值得我们来肯定。

    经济之声:在昨天的会议中,李克强总理着重强调了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性。要让李克强总理说的“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核心驱动力来自哪里?

    石磊:首先我们看到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的有效激励问题。一讲到激励,大家可能会说是不是他们拿着国家投资支持他们的创新成果,成为他们个人获取高收入的股权以及薪酬收入,实际上这是误解,如果他是高技术的劳动,完成创新的过程中实际上个人、家庭、社会已经对它投入了大量资本支出,这个叫人力资本的积累。长期人类资本的积累总得有一个补偿机制,否则喊了半天科技创新、鼓励创新到最后没有积极性,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这次会议的内容,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实际上是解决有效激励的问题。当然这个激励不是简单着眼于给他们更多的钱,而是要形成一个持续创新、持久发展的机制。如果仅仅着眼于钱,那么事实上你给他多少钱最后都是可以花光、分光的,最关键还是要形成一个确切创新的机制,而不在于分多少钱。

责任编辑: 穆淼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