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指出,中央和地方联动,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收支困难,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财政资金“沉睡”问题,并非是一个新话题。去年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要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明确的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用于社保、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越来越大,再加上一些领域的结构性减税,我国公共财政的收支压力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近日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养老体制进行并轨也势在必行,这也对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形成了新的考验:在让全国37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基本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各级财政势必会加大支出;同时,若要保障未来“养老金替代率”不大幅下降,恐怕也会对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更严峻的问题是,今年的财政收入很可能会出现24年以来首次个位数增长。自1990年较1989年财政收入增长10.2%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在2007年达到了32.4%这样一个顶峰,直到2013年财政收入跌至10.1%的边缘,今年财政收入增长或许将告别超过10%的高速增长时代。而且,这种预测并非无根无据:有人测算,今年12月财政收入至少要12462.3亿元,同比增速要超过30%,才有可能让我国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跌入个位数。显然,这个难度非常之大。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是应对以上财政情况的必然要求。其实,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世界各国也鲜有财政收入增速常年保持在10%以上的案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的财政管理是不是足够科学,所有的资金是不是都被充分利用了。说得通俗一些,大大咧咧花钱、为了花钱而花钱等现象,要被管一管了,一些未能充分发挥效能的、处于犄角旮旯财政资金,也应该被清理清理了。至于备受广大纳税人质疑的“年末突击”花钱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约束。 盘活财政,释放“沉睡”的财政资金,是一种“新常态”,因此也难免面临一些阻力。比如,一些政府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很可能会认为本来已经拨下来的款被收回是一种“损失”,同时,也可能会担心来年的财政预算能不能得到压缩的问题。因此,统一各个政府部门、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非常必要。同时,也要用严格的执行力来打消以上一些顾虑,比如,收回资金、清理财政专户、严禁虚列开支,要做到令行禁止,再比如,在相关领域进行的“三年滚动预算”试点,也要及时落地。(王传涛)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