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内有挥之不去的增速下滑压力,外有看空做空的声音不断响起,形势不可谓不艰难,正像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困难和挑战比预想的大。值得欣慰的是,走过这一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三门“主课”的成绩就是——7.4%的GDP增速、平稳得超乎想象的物价水平、提前完成的城镇新增就业任务——这是货真价实的成绩。实践证明,中国经济没有掉进所谓的“黑洞”,我们唱响的中国经济光明论没有“跑调”。 然而,仅仅停留在“唱响光明论”显然不够。研判今年经济形势,一定要看到三大关键:下行压力不小、有利条件不少、发展信心不减。 说下行压力不小,是因为国际国内经济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从国际上看,今天美元走强、明天油价下跌,等等,都是不稳定因素;从国内看,房地产、财政、金融、企业等等,潜在风险也若隐若现。 说有利条件不少,是因为我们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是明摆着的,比较强的基础支撑能力也是明摆着的。 说发展信心不减,是因为虽然经济增速回落,但是没有出现惯性下滑。我们要看到化解过剩产能十分艰难,更要看到新兴业态方兴未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是60多万亿人民币,以美元计算已经超过10万亿。这么算起来,7%左右的增幅,就是8000多亿美元的GDP增量,大致相当于一年多出一个土耳其或者荷兰的经济总量。在提质增效成为必然要求的情况下,继续寄望于高速增长,不现实,也不明智。何况,在世界经济的跑道上角逐,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当我们已经奋力冲出起跑线,稳住第一阵营的阵脚,要做的不是继续“夺命狂奔”,而是调整节奏、蓄积势能,为实现新的超越卯足劲儿。这正是稳中求进的要义。 因此,比起头脑发热的摇旗呐喊,我们更需要的是审时度势和对当前困难与挑战的冷静分析。既要对全面深化改革抱有必胜的信念,矢志不移,又要对改革推进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的沟沟坎坎做好心理准备,未雨绸缪。这,恐怕是中国经济在“光明论”之外,应该唱响的主旋律。(陈爱海、张慧娟)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