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5日电(记者 徐珊珊)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会议提出的各项措施具体、务实,就准入门槛、筹资方式、医保对接、人事改革等直接关系社会办医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作出安排,下决心用实招"真心实意扶持社会办医"。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近年来,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我国社会资本办医机构快速发展。目前,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3.9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5%,非公立医疗机构门诊量占全国门诊总量的22.3%。 然而,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社会办医仍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和水平。因而,通过激活社会资本进一步扩大社会办医空间,增加医卫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大势所趋。 不断简化程序、降低准入门槛,是促进社会办医的重要前提。去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社会办医将改为"后置审批、先照后证"后,此次会议进一步放宽限制,指出要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取消床位规模等前置条件,并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取消数量和地点限制。 筹资方式也是发展社会办医的重要方面。会议指出,要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同时,针对社会资本办医普遍面临如何平衡资本回报和社会回报的困惑,会议特别提到,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 在人事、医保等对社会办医影响较大的核心配套政策方面,此次会议也作出明确指示,重点提出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和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并在职称评定、课题招标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信息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正成为一种趋势,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意义重大。会议指出,要探索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这对社会办医扩大发展空间来说是个很好的机遇。 另外,除了上述鼓励措施,为保障医疗秩序的有序性,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会议还提出要建立退出机制,严打非法行医、过度医疗等。这与审批后置、降低准入门槛后可能引发的风险,形成前后呼应,管理思路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尽管目前各项政策正逐渐为发展社会办医清障,社会办医迎来"政策春天",但人才短缺、"信誉度"建立艰难、资本回报困惑等问题仍然是较大的制约因素,未来社会办医发展尚有赖于相关措施的督促落实。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