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李克强总理7月1日在位于巴黎的经合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各国应通过维护和平发展环境、加快结构性改革、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7月2日中国政府网) 这是李克强总理三年内第七次访问欧洲。前六次,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了10个国家,带回近千亿美元大单。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签署贸易协议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深化中欧经贸关系。现在看,李克强总理的欧洲行成果丰硕,他全程重点推介的国际产能合作,得到了欧盟、比利时和法国的积极响应。 国际产能合作能让不同国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一个新的全球产业链,实现共同升级、共同受益。按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国际产能合作将实现‘三赢’”。中国的巨大产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结合,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可谓一举多得。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端,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比如,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超过20万亿元,出口额达2.1万亿元,占全球比重1/3,稳居世界首位。不过不能否认的是,随着劳动力、融资等成本上升,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变化。而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有利于倒逼中国企业开展创新,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稳增长。 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看,以开放倒逼改革是一条基本经验,很多关键领域的改革也需要通过开放获得外部助力。4月份,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时特别强调,要使中国装备走得出、国际产能合作能共赢,关键是要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商业运作的合作机制。其中对政府的要求是,突出深化改革,清理取消束缚对外投资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收费,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走得稳”,需要政府做好公共服务来“扶一把”。国内,需要简政放权,扫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活力;国际上,也需要清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加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发展搭建一个广阔的国际舞台。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无论对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还是促进国内经济提质增效,都大有裨益。 事实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同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哈萨克斯坦等诸多国家在产能合作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这次,与欧盟、比利时、法国达成共识,可以说是创造了“三方合作”的新范例。这是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多赢。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较长的深度调整期,国际产业分工布局也在发生变化,只有各国保持开放,优势互补,才能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梁瑜)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