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定调 中国利率市场化再获突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5-11-04 23:3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继10月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4日再获突破。当天,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

    会议指出,要继续发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参考和指引作用,用好短期回购利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理顺政策利率向债券、信贷等市场利率传导渠道,形成市场收益率曲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显示中国官方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决心。“要知道,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放开利率管控,更重要的是放开之后,如何确定基准利率以及疏通利率传动机制。”

    宗良进一步指出,具体而言,就是要让金融市场和机构更多地使用诸如Shibor、短期回购利率、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

    同时,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让短期利率的变化以及未来的政策利率能够有效地影响各种存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这两个领域的实质性进展是向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当天国务院提出的政策无疑抓住了关键。”宗良说。

    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上述一系列措施以及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在理论上具备可行性,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在当前经济格局和人民币拟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背景下,都需要国内更加完善和透明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根据此前央行给出的改革路径,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央行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过渡期。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还有,当天披露的政策还涉及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要求。会议指出,要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要加强对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防控和监管越到位,利率市场化程度就会越高。

    对此,宗良指出,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特别是考虑到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不高,且从理论上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银行利差收入有直接影响,可能出现高息揽储等非理性行为,必须予以一定约束。

    日前,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亦表态称,利率市场化仍然需要调控。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更要强调健全央行的利率调控体系,建立更好的金融市场利率传导机制。此外,对市场利率也要有一定的监督和自律管理,要有一定的“牙齿”,对市场上出现的个别不正常现象要进行管理。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相对充裕,银行业的经营环境较好,出现大规模风险的可能性低。”宗良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国仍然决定迈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性一步,向国内外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定推动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向中新社记者指出,利率市场化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某种意义上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关系到整个资源、资金配置,影响非常广泛深远,对配置效率的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格局都会有重大影响。果断推出这样的改革,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是非常坚定的。(记者 陈康亮)

责任编辑: 方圆震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