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 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非常必要而紧迫。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轻工、纺织、钢铁和建材等行业的企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等等。在这一背景下,确定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企业的设计、工艺、装备、效能等水平,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来说,既化解一批传统产业可能面临市场淘汰倒闭的困境,又能确保我国在形成新兴产业体系的同时,在经济结构上有传统产业的布局,让我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当然,要推动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重大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必须结合创新,将技术创新战略贯彻其中。因为技术升级,本身就包含了技术创新,如果缺乏技术创新,就称不上升级,充其量是一台旧设备换成新设备。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必须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次常务会议确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重大技改升级,就充分体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角色定位。 一是政府要用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动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所谓的激励机制,就是要用好市场的力量,以市场为导向,比如建立财税激励机制,对自主改造升级技术的企业,在所得税和流转税等方面给予减免税的支出优惠;还比如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出台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给技术升级的企业贷款等。 二是政府要简政放权。这次常务会议指出,简化前期手续,推动并联审批,加快项目落地,研究推广对符合条件且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改升级项目实行承诺备案管理。这一举措就是给技改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权,让企业根据市场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而非按照政府指令,特别是有改造升级需求的企业,不再受制于政府审批管理等。 三是要公开技术改造项目,防止腐败。我们知道,与重大项目相伴的往往是审批权力,背后是权力寻租和贪污腐败,让国家的财政资金受损。所以,这次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一方面向社会公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有对项目涉及的政府资金补助等进行公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吸引民间资本对有潜力的项目投资,达到激发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升级改造的目的。(李宁)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