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并在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强调了中日韩与东盟应该互信与融合,求同与存异,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让东亚合作始终走在健康稳定的轨道上。 信任和平乃发展之根基 中国和东盟是陆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好邻居,更是紧密协作、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发言表示,政治互信是中国—东盟关系的根脉,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壮。中国与东盟国家唇齿相依、兴衰相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我们的处世之道,和平发展、和睦相处是我们共同利益所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是地区繁荣的保障。 回顾历史,郑和下西洋五次经过马六甲海峡,带去的不是掠夺,而是和平。中国与东亚的友谊流传百年之久,马六甲海峡享有的和平稳定与自由航行,在现代也应该继续延伸下去。而恰巧明年就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25周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无论是在贸易还是人文交流上,都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东盟共同体即将建立完成也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国情,各国也有各自的特色与强项,但是双方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中国-东盟更应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融合发展的同时又发挥各自所长,运用对话协商的手段处理分歧,使中国-东盟的合作稳健的走下去。这种包容、共赢的发展方式,无论从此前的G20、APEC会议还是这次的东亚系列会议都可以看出,得到了各方各界的认可。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合作 李克强总理在21日的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与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为未来的合作都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就中国-东盟关系与发展上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机制化建设,加快经贸合作升级,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探索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提升安全合作水平,努力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双边范畴,而是地区稳定与和平的重要基础,双方的交往是全面而广泛的,合作的领域是丰富而有活力的。无论是政治、经贸、互联互通、产能和文教方面,双方在对话建立的24年间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关键的是,东盟也十分认可中国对东亚地区所作出的贡献,重视中国-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这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平对话的条件下,就各个领域进行了交流与合作,齐心协力推动双方关系达到新水平。 尽管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保持上升势头,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但绝不可忽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各国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国际社会面临着恐怖主义、难民潮、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正是由于对此前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视,中日韩与东盟开始了合作关系,双方一同携手度过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最终趋于成熟与稳定。 李克强总理在东盟-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从加快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协力维护地区金融稳定、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深化农业减贫合作、拓展人文交流这六个方面为未来“10+3”的合作指明了方向。由于10+3包括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理范围从东北亚到东南亚,合作领域包含了金融、粮食、互联互通、经贸、能源、海上、人文等方面。因此地区经济繁荣与金融稳定尤为重要。因此,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倡议各方共同制定“东亚经济共同体蓝图”,成立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力争2016年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加快自贸区建设,共同携手让东亚合作更加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下去。(记者 卢梦匀)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