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以“郑和精神”建设和平与合作之南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15-11-25 17:53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在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十届东亚峰会,并圆满结束对马来西亚的正式访问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4日凌晨乘专机回国。

  行程满满,成果丰硕,这是李克强总理马来西亚之行的真实写照。几天下来,李克强总理的妙语连珠更是让人印象深刻。他以马来西亚十分闻名的“娘惹菜”来喻意中马企业家要携手烹制务实合作“大餐”;借助著名景点水井上面刻有的月亮图案,来妙喻“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马合作。当然,在李克强口中最为出彩的章节,则是一名历史人物。他就是郑和。

  东亚峰会、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中马经济高层论坛、参观马六甲,此行多个重要的外交场合中,李克强总理都有对郑和其人其事的勾勒点墨。一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首脑,一位则是六百年前掌舵最强船队的大航海家,两个颇有份量的人物能够在21世纪的今天有所交集,并以集束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并非没有缘由。答案也很好找,它就在总理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的题目中——《历史的航道、崭新的坐标、扬起的风帆》。

  历史的航道,它发源于广袤的海洋。以西班牙、葡萄牙冒险家为先头部队的大航海时代是历史浓重一页,然而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们的遗迹现在却很难在当初登岸的亚洲、非洲、美洲找到。而在郑和数次抵达的马来西亚,却有三宝山、三宝井和许多美丽的故事广为流传。原因何在?就在于李克强总理所说郑和敦睦邦交的“有所为”,以及不殖民扩张的“有所不为”。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中国形容君子品格的老话。有着遮天蔽日的“宝船”却不“顺势而为”,有着远迈汉唐的国力却不“顺手牵羊”。郑和精神的和平、和谐,没让明代中国像西方国家一样完成了资本的血腥原始积累,却让小到马六甲海峡,大到印度洋、波斯湾乃至于整个南海,都处在风平浪静、和平共处的黄金时期。李克强总理在参观郑和文化馆时,对于这段历史用了“是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亲仁善邻的生动写照”来肯定。

  以和为贵的君子风范,郑和精神的衣钵传承,依然是今天中国对于南海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的大局观。李克强总理出席第十届东亚峰会时,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五点倡议。此外,中国处理南海问题所提倡的“双轨”思路,认真履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各项义务,如此守诚信诺、谦谦风范,就是旨在“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与合作之海”。这种君子坦荡,也恰恰对比出那些意图借南海问题而强行介入的域外国家之别有用心。

  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与合作之海,而和平、合作,并非是一时兴起的概念炒作,而是中国和地处南海的东盟国家都不容回避的历史责任。近代,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遭受到军国主义的蹂躏。那段被铁蹄践踏的岁月,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可贵。到现代,一场由西方资本大鳄精心引爆的97年亚洲金融危机,让几乎全部的东盟国家都接近在经济方面缴械投降,而中国履行了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的诺言,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这种雪中送炭的合作,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如今,在南海的碧波万里中,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以和平合作为契机,以郑和精神为参照,继续积极扩大利益汇合点,有效管控分歧。如此一来,才真正是大了时代、高了格局,更是播洒了东亚地区人民的福祉。(皮波)

责任编辑: 张维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