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后,人去哪儿?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产能降低了,职工去哪里?在3月8日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来自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与政协委员当面交流,围绕职工分流安置工作深入协商讨论。 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 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工作正在逐步深入推进。民建中央在提案中指出,由此而产生的职工转岗安置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这也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产能过剩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资源性企业,涉及员工众多,以钢铁业为例,每化解1亿吨至1.5亿吨产能,就有约30万至50万职工需要安置;有的企业地处偏远,当地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来兼并重组;不少老员工文化程度不高,再就业能力较差。 越是难办,越要办好。“一个职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甚至有些家庭多个成员都在一个企业工作,关停并转对这样的家庭将造成严重影响。”委员们呼吁,去产能过程中一定要妥善分流安置职工,避免给他们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重新就业是职工安置的最优出路 委员们指出,重新就业是职工安置的最优出路。他们在会上群策群力,针对职工再就业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分流企业拓宽经营范围、转型发展,通过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对吸纳分流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永庆建议采取措施鼓励分流人员重新就业。 民进中央在调研中发现,大量职工由于职业技能不足,再就业受到较多限制,而他们对技能培训的需求又得不到有效满足:职业教育体系往往只招收应届生,全日制的学制安排也无法让职工边学习边养家。为此,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降低入学门槛,尽量吸纳再就业职工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对培训时间针对性地做出灵活安排,提供晚上和周末授课的选择。 “目前对化解产能过剩造成的失业人员的保障还仅限于基本生活保障,没有建立促进就业的失业保险制度。”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杨玉成说,为了更好地保障失业人员再就业,应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最大限度促进他们再就业。 吸纳建议,确保全部职工妥善安置 广大政协委员心系发展,关注民生,不少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说,国务院已经印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化解钢铁和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和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提出要求、明确任务并作出部署。发改委将抓紧推动落实,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表示,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同时推进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员工岗前培训和转岗培训。他表示,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努力为他们创造转岗和再就业的条件。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说,人社部即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依托现有场地和设施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将富余职工内部转岗留用;同时为员工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他们转岗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到其他企业就业。对于部分再就业困难的人员,则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托底”。(记者 周洪双) |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