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scstaffing.com/

“澜湄合作”与地区国家利益紧密相连

2016-03-21 07:44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将在海南三亚举行。应李克强总理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领导人将共同出席。六国将就推进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次区域国家全方位合作、促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等深入交换意见。“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会议主题,也凸显出澜湄合作与有关地区国家实际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

澜湄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澜沧江起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西藏、云南,穿越高山峡谷,从西双版纳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共4880公里,最后流入南海。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流域民众3.26亿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5900亿美元。一湾江水流经之处,不仅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孕育着澜湄沿线国家各具特色而又相亲相近的文化,形成了各国间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

澜湄合作有着积极的现实诉求。由于湄公河次区域发展起步较晚,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人均GDP只有2800多美元,经济水平落后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湄公河各国都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开发基础设施,以图尽快缩小自身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湄公河各国以合作促发展意愿十分强烈。

澜湄合作有着良好的政治信任。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间政治上高度互信。中方与湄公河五国主要经济区、发展资源紧密连接,开展合作的优势十分突出。同时也面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跨境传染病、跨国犯罪等挑战,需要六方携手应对。在区域一体化新形势下,澜湄国家深化合作,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更有充分的现实条件。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中方审时度势地在2014年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澜湄合作机制的倡议,这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具体实践,也是为促进次区域发展与繁荣提出的中国方案,一经提出就得到地区国家的积极回应。澜湄合作从一开始就体现高效,从提出倡议到筹建规划,再到启动合作,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六国在澜湄合作机制筹建过程中高效的协调行动,反映出各方紧迫的合作意愿。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澜湄合作机制筹建工作顺利推进,确定了“3+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五个优先方向,目标是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这次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将确认合作目标、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并探讨下一步合作路线图。会议将发表若干重要合作文件,涉及机制发展方向、产能合作、项目设计等。这也引发了各界对此次会议更加密切的关注和期待。

作为新的次区域合作平台,澜湄合作机制由六个发展中国家组成,具有共谋发展、合作务实、开放包容等突出特点。澜湄合作的顺利实施和推进,不仅有益于合作各方,也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我们相信,作为六个亲密友好邻邦探讨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平台的重要努力,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必将取得积极成果,并为地区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连 俊)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周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