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论坛:推动“一带一路”金融需发力
第28次文津圆桌研讨会近期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深入研讨,为金融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走出去”献智献策。
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先行不仅是贸易畅通的根本保障,也是“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近两年来,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并投入运营,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一带一路”融资机制仍需改进
李克强总理出访蒙古并出席第十一届亚欧首脑会议时提出,要加强中蒙在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对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由此,加大金融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雷咸成表示,目前国内融资成本比较高。一般来讲,基础设施需要的是金额大、周期长、低成本的资金。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信贷资金看起来成本较低,但和国际上比还是偏高,因为发达国家都是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比如日本。这导致有时我们能成功支持的是发达国家觉得风险比较大,不愿意支持的项目。
他还表示,目前,优惠贷款需要走很多审批程序,对资金运用方向、利率、期限都有限制性规定。“一带一路”国家和我们谈项目都希望要优惠贷款,但我们很多都支持不了。所以与国际上相比,我们在优惠贷款管理方面还需要有一些改进。
神州长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助理周润凯也认为民营“一带一路”融资机制仍需改进。最大的问题就是银行给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金融支持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工程履约保函额度太小了。
他建议,应该对一些优秀民营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一带一路”融资配套优惠政策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享受“一带一路”融资优惠政策,这样既能降低银行的风险,又能推动民营企业在海外业务的迅速发展。
“一带一路”政治、经济战略统筹还需加强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表示,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还是缺乏统筹,不仅与国外政府和企业缺乏统筹,国内各部门缺乏统筹,政商之间也缺乏统筹。当前,各个机构、各个部门、各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版本的“一带一路”方案,内容相互重叠,这就需要理顺关系。
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办公室主任陈欢也从亚投行的角度说到协调和统筹问题。他表示,亚投行不是专门为一带一路设计的机构,但如果“一带一路”有好的项目,亚投行也可以支持。另外,“一带一路”要本着“双赢”或“多赢”原则。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企业层面。如果只体现中国战略或利益意图,或企业只有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抢占资源与市场的心态,从长远看,是行不通的,也不利于我国的战略布局。
从宏观上寻找痛点、分析不足是必要的,具体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体,民营企业自己同样也有短版需要补足。
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雷咸成提到,以前企业走出去都是搞工程承包,建完就走人。但这些项目所在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本身管理和运营能力都很差。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搞好运营,即便 没有精力,也应帮着做未来经营方案。这个目前企业是做得不够的,跟不上他们基础设施发展的需要。不过,曹红辉说,企业尤其是国企动力不足,民企又实力不济。我们的企业在成熟的市场中待习惯了,自身的能力建设不足,对外部那种不成熟的市场和法制环境不适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相均泳也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是硬骨头,仍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需要我们企业不断去探索、实践、创新,并进行持续的总结、评价和推广,但是目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没有相应的评估机制。
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尽管存在融资机制、协调组织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实施,曹红辉认为,要进行一个整体性评估和战略性评估,以确认战略方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再具体说问题和解决办法。
他说,首先,必须明确,“一带一路”不仅在经济上是有合理性的,而且在政治、文明交流等战略层面,也是正确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其次,这件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充满艰巨性、复杂性的挑战,是长期的宏观战略,即打造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制造业中心,构建欧亚大陆新政治、经济、文化格局。这是改变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大事。最后,应该让整个社会都参与到“一带一路”的运作和发声的过程中。否则,会招致国外地缘政治企图的质疑。
陈欢也认为,应该认识到“一带一路”中政治、商业战略的不同。政商还是要分离,政治上就是要有比较清晰的战略,对一些问题要形成国家决策层面上的统一思路。
在统一思路的同时,高层也需要进行强有力的沟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研究室主任罗雨泽指出,首先高层要通过沟通形成一定共识,有政府担保在里面,风险就会降低。第二个还需政策方面的支持,比如我们现在就需要解决海外资产不能作为贷款担保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资金占用量大,一旦投下去,不能作为抵押或担保贷款,投资者资金压力就会很大,外保外贷如果能够实现,将减轻投资者不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