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由温饱全面进入小康,是我们面临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
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既要着眼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又要加快改革步伐,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重点是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着力支持粮食主产区重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继续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出口优势水产品生产,不断提高优势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之计。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向二、三产业要收入。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组织实施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善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三)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按照“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加强农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深化农村改革。这是农民增收的体制保障。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明确界定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完善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的综合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逐步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扩大政策性银行对“三农”服务的范围,遏止农村资金外流趋势。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减轻动物疫病和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