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机械行业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增加值和行业利润增幅较大,出口增速加快,首次实现贸易顺差,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投资增幅较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给行业平稳运行带来一定难度,值得关注。
2006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良好。1—11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万亿元,同比增长29.4%,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26万亿元,增长21.3%,增幅提高7个百分点;累计产销率97.29%。
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统计的95种主要产品中,四分之三的产品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汽车666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轿车356万辆,增长40.3%;发电设备10923万千瓦,增长29.6%;金属切削机床51万台,增长13.9%,其中数控机床7.7万台,增长30.8%;炼油、石化专用设备34万吨,增长59.9%。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11月,主营业务收入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7%,增幅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607亿元,增长38.9%,增幅提高31.1个百分点。11月末,产成品库存3496亿元,增长18.3%;应收账款8688亿元,增长23.1%。
三、出口增速高于进口,首次实现贸易顺差。1—11月,机械工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578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出口1292亿美元,增长36.8%;进口1286亿美元,增长21%。累计贸易顺差为6亿美元。
当前机械行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投资增长偏快。在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下,机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迅猛增长势头。1—11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5.6%、52.2%、40.6%和35.1%。
二、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由于铜、铝、优质特种钢材等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对企业效益造成严重影响。2006年前三季度,山西机械工业50户电器制造企业中有19户企业亏损,亏损额增加了近1.24倍。个别地区能源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完全化解。四川省电力供应仍然短缺,不少非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能力难以发挥;天然气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面临困难。
三、产品结构调整亟需加快。同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多个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普遍低于销量水平。同时,由于市场对产品技术性能要求升级,部分产品产量下降。湖南省2006年前三季度农业运输机械、叉车、压实机械出现负增长,同比分别下降39.7%、37.3%和25.3%。
四、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由于铜、铝等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过快,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占压严重,有的企业甚至存在无资金购买原材料现象,即使有合同、有市场也不敢开足马力生产。
2007年机械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2007年我国机械行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从政策环境看,随着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逐步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将进一步得到重点支持。从市场环境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装备制造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装备制造业将获得较为宽裕的发展空间。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市场需求总的态势是,一般性传统产品虽有一定需求增长,但竞争十分激烈;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同时,机械行业运行中还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一些领域技术水平不高,高技术产品短缺、低水平产品重复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结构性过剩”的供求关系仍将长时期存在;二是部分国家对我国出口的机械产品的不公平待遇影响我国机械工业的正常发展;三是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对部分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四是上游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和运输成本仍有上升可能,将直接影响机械工业的经济效益。
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和技术升级的支撑条件,将伴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共同进步,并体现出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精密化、绿色和全球化发展的特征。
产品高技术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装备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
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生产。
经营规模化。一方面规模化生产使得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企业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同时,纷纷收缩战线,不断剥离非主营业务,以精干主业,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条件,生产高水平零部件和配套产品快速发展,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文/王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