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6月14日电(记者王金涛)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10年的改革攻坚和整合重组,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去年净增672亿元,目前达到4400亿元,其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十名。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市国有资产从1700亿元增至44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投资占40%,工商业竞争性行业占35%,金融类行业占25%。与此同时,重庆市国企集团数量却减少了一半。
重庆是我国老工业基地。重庆直辖时,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之一就是搞好国企改革脱困。直辖3年间,重庆市国企整体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破产国企层出不穷,国企职工大规模下岗。2000年,重庆国企开始整体扭亏。2003年下半年,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自此重庆国企进入了大规模重组整合和发展壮大阶段。
去年底,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分别由2家和3家国有企业整合成立,整合后的两家集团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60亿元和130亿元。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集团成立大会上表示,在近3年半的时间内,重庆市国企集团已由近60家减少到30家。
黄奇帆说,国有企业重组涉及债务、资产、企业组织结构和文化、业务等方面的调整,而非简单的行政合并。重庆市国企整合既保护了重组前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又对重组后的企业进行资产和业务的调整,组织结构得到简化。
据介绍,去年重庆市国有工业实现利润92.2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的比重为57.6%,成为重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主体;吸纳在职职工65万人、临时职工15万人,成为城市居民就业和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去年重庆市遭遇特大旱灾,重庆市国企共捐款7200万元,体现了国有资产的砥柱和战略支撑作用。
重庆加快构建“一小时经济圈”舞动长江“龙尾”
重庆二郎立交桥(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一小时经济圈”是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火车头”。重庆1997年直辖后,确定了都市发达经济区、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发展区”,后来又划分了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经济板块”。为了使重庆尽快发展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决策层今年再次调整战略,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并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
重庆直辖10年共减少300多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重庆忠县石子乡宝山村3社地处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只有25户人家。由于贫穷和封闭,这里一度有10多户人家的成年男子找不到媳妇,小孩大都念到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
重庆直辖10年先后投资近5亿元资金发展老年事业
记者从重庆市民政局获悉,直辖10年来,重庆先后投资近5亿元资金用于老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硬环境得到提升。
重庆直辖后加大了对老年福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共投入近1.2亿元的福利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了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其中,3个市级老年福利事业单位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新增床位400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