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张毅、周英峰)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前所料,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月略有回落,但仍然同比上涨8.3%。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高出上年同期5.3个百分点。这是最近十几年单季CPI涨幅首次超过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认为,当前我国价格形势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但同时国家财力基础较好,粮食储备比较充裕,主要工业品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控制物价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价格总水平延续了去年的走势,继续高位运行,房屋销售价格也继续上涨。去年8月至12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今年以来,受上年惯性因素和低温冰雪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涨幅又有所升高。
1月份CPI上涨7.1%,2月份上涨8.7%,3月份上涨8.3%。3月份CPI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是去年12月来的首次环比下降。
统计显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涨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8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个百分点。食品和居住价格拉动一季度CPI上涨7.8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燃料动力价格也在加快上涨。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3月份上涨8.0%),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3月份上涨11.0%),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我们面临着国际初级产品持续大幅上涨的外部环境,价格形势比较严峻,面临着物价上涨的较大压力。
李晓超说,2007年CPI对2008年全年翘尾影响3.4个百分点,要将今年CPI控制在4.8%左右的预期目标,新涨价因素需要控制在1.4个百分点以内。这意味着,今年后9个月同比上涨不能超过4.2%。
值得注意的是,上游产品价格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推动了商品价格的上涨,这些都增大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
另外,价格变化不像其他的经济指标那么快,上升很缓慢,下降有时候也很缓慢。
李晓超说,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行为,当价格处在较高的水平,经济相对来说是比较脆弱的。社会上一旦存在囤积、哄抬物价等现象,将传导不确切信息,使价格产生波动。因此,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努力把物价降下来。
去年5月以来,食品因素对价格上涨起较大的拉动作用。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的支持力度。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九项措施的基础上,最近财政部又增加了252亿元财政资金直补农民,支持农业生产。同时,国家还采取措施支持生猪散养,增加生猪的供给。今年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达到1917万吨,同比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1284万吨,增长2.3%。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不断上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在上一年大幅上涨的基础上,今年又呈现较快增长,这一趋势对居民消费价格将产生什么影响呢?李晓超认为,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
国家不久前出台了一些价格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为维护市场正常运行,保证市场供应而采取的措施。在控制物价上,中国政府坚持以市场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基本原则。
李晓超认为,物价上涨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供求平衡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总量上力求供给和需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