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月15日电(记者朱薇、黄豁)近年来,减免农业税、增加财政补农力度等各种惠农政策频频出台,农民因此减轻了负担,从而增加了收入。但是,在今年重庆市“两会”上,重庆市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惠农政策的惠农效应正在被过快上涨的农资价格所冲抵,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重庆市政协委员刘启明算了几笔账:2005年上半年,重庆市农调队对1800个农户进行的调查显示:农用种子价格上涨30.1%、化肥上涨28.8%、薄膜上涨20.9%,农民购买农资的费用人均多支出39.4元,而上半年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民人均增加的收入为33元。尽管2005年重庆市财政新增加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民技能培训等补贴6000多万元,但受益面不大,有近80%的种粮农民没有享受到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重庆市农业局对10个定点区县农资价格进行的统计分析也表明:2005年,重庆种子、化肥、农药、地膜4种主要农资价格涨幅达34.2%,农民因购买农资人均增加支出达47.4元,而受调查农户人均减免农业税则为41.1元。
此外还有数据表明,以前重庆每亩稻谷所缴的农业税为22.3元,而2005年因农资涨价每亩稻谷增加的物质投入为31.5元,超过免税额9.2元。
为切实缓解农资涨价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不利影响,提高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重庆市部分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对种粮的所有农户按其种粮面积的多少进行直补;重拳整治农资价格“虚高”;政府应强化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