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 周玮)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和繁荣。日前,新华社记者就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展、“十一五”期间将采取哪些新举措等问题,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
群策群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现规模
随着农村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文化工作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周和平表示,农村文化建设在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发改委从2002年到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三年间全国共补助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1078个。到“十五”期末,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
二是实施了重点文化工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重大有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累计投入达2.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依托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756个;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4.6万个,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6万个。
三是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存在三个“不适应”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等相比,农村文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周和平说,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三个“不适应”,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
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为农村群众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周和平说:“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影响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予以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期间五项措施加大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周和平说,各级文化部门将围绕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以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在“十一五”期间,将采取五项措施加大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争取达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册”的目标。
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初步计划“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扩建2万多个农村乡镇文化站,到“十一五”末期基本实现“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主要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的目标。
三是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各地文化部门和单位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继续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版权,免费提供基层艺术团体使用。
四是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五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文化对口支援活动。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对口扶贫计划,建立和完善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重点捐助文化站(室)、图书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和文化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