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建言议政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广东文化产业调查分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6年11月13日   来源:经济日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广东文化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产业规模、总量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创新发展、颇具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一、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广东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来,广东文化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2001年至2004年的统计数据看,广东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带动、活跃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广东文化消费也得到很大提升,城镇居民的人均文化娱乐消费从2002年的1386元跃升至2004年的1939.43元。

    二、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文化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领域不断得到拓展,形成了文化服务业、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和文化产品制造业3大产业门类。

    三、产业和行业集中度较高。从产业层次看,一方面,占据文化产业产值的主体是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制造和销售的外围层环节。2004年广东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801.37亿元,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77.32亿元,文化服务业增加值226.74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4.4%、1.0%、1.2%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0.5%、1.6%,拉动GDP增长分别为0.8%、0.1%、0.2%。数据表明,对文化产业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环节。另一方面,集团发展、特色发展、领先发展和规模发展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核心层和外围层。

    由于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广东文化产业的分布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从量上看,珠江三角洲的文化产业量占67.1%,东西两翼占23.8%,山区占9.1%。从特色发展看,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发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带动其他各业的发展,逐步呈现出各自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四、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随着广东文化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公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渐成规模。近年来,广东民营文化企业的单位数比重、投资比重、从业人员比重、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等均有大幅提升。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17869个、从业人员24.72 万人、营业收入5173260万元、实收资本2123516.7万元、资产总额4440720.4万元,主要涉及影视、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品经营、旅游、广告、会展等10余个行业。

    五、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进一步扩大。2004年,广东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进出口继续呈现稳步增长和扩大发展的态势。这一年全省海关文化类产品进出口总额435.3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8.71亿美元,增长22.0%。其中相关文化类产品出口达361.02亿美元,进口为74.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同时,涌现了一批进出口贸易活跃的产业领域和优势项目。

    六、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2004年,广东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8040个,从业人员167751万人,固定资产原值75.7亿元,年实现利润5.8亿元,新创增加值21.8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达2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增速高于文化产品制造业和文化产品贸易业1.5个和13.5个百分点。

    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广东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创新取得成效,形成社会管理文化市场的联动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比如,经过多年的调研、起草和论证,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东省文化设施条例》,填补了自1999年《广东省营业性游戏机室管理规定》和《广东省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管理规定》废止后5年来广东省省级地方性文化法规的空白,使广东文化市场的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

    面临的有利条件及挑战

    当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条件。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为广东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文化产业本身来说,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带动和活跃广东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2003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为954.56亿元,占GDP比重为7%;文化及相关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2004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为1205.4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6%,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超过20%和10%。数据表明,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以及“社会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而且,在广东,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综合环境日益成熟。

    不仅如此,广东已经具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良好的经济增长条件和深厚的社会资源。一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撑。据统计,2005年广东GDP达2170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保持持续增长势头。2005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6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690.5元,比2000年增长28.3%。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267.76亿元。2005年,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88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004年广东人均消费性支出10694.79元,增长1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消费金额首次突破万元大关。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文化消费持续攀升,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雄厚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雄厚的科技综合实力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综合条件。近年来,随着广东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增加值、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广东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也使文化大省建设具有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也要看到,当前广东文化产业仍处于行业升级转型、规模加速扩张、素质急需提升的发展关键期。虽然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目前广东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产业链体系,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显不足,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缺乏。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也比较薄弱,直接导致难以最终形成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强竞争力的高端产业。

    二是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集约化程度低。2004年广东文化产业的规模总量已居全国前列,但产业内部的发展却并不均衡,文化产品制造业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而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整体素质起决定性作用的文化服务业,总体来看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占GDP比重仅为1.2%。另外,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产业规模普遍偏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是文化产业生产力在区域发展上不平衡。广东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山区、东西两翼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统计表明,占全省人口40.7%的山区只拥有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7.5%、固定资产原值的2.5%、营业收入的1.6%。

    着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全面整合文化资源,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广东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了广东新一轮发展的迫切需要。增强广东文化产业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现有高新技术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要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发挥科技人才技术作用,挖掘现有文化产业的潜力,力争在传统文化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生产大量的、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的现代文化产品。同时,要着力形成文化产业规模效应。目前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够,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还比较少,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因此,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二、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

    1、搞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发展各地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在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产业带,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在文化产业相对薄弱的地区,要集合力量嫁接国内外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发明,发展一批文化名牌产品、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同时,实行内外并重发展的方针,着力发展一批文化内涵丰富、附加值高的产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原创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创作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要加大投资,扩大增量,建设一批现代化程度高的文化企业,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扩大文化资源的效用。

    2、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布局。在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建立以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和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为核心的完整系统的产业门类,大力培育发展文化要素市场,重点扶持一批优势文化产业,建立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骨干企业集团,探索建立文化创业园区,建立一批优势文化产业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带。

    三、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1、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服务规章。要坚持行业发展的繁荣与规范并举,培育良性互动的文化市场环境。要加快制定出符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法规和实施细则,在繁荣文化市场的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构建文化市场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严厉打击盗版,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抵制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加强对非法经营活动的清查整治和依法取缔,保证文化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2、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与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要促进文化行业协会发展,使之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建立文化中介机构,使之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推动其在发挥引导、协调、组织、监督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尽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规范发展文化中介组织,比如建立经纪机构、代理机构、仲裁机构等文化中介组织,培养发展经纪人队伍。

    3、研究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核算制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有关统计部门要与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产业机构密切合作,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计信息交流平台,尽早健全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核算制度,及时准确地开展文化产业统计核算数据分析研究,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国内外实践表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定因素。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表现在:一是缺乏文化管理经营人才。二是文化人才的数量和比例的绝对值偏小。三是文化人才的教育培养没有形成体系。广东现有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专业学科不足,人才专门化的培养还有待摆上议事日程。全省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运营人才,文化经纪代理人才,数字艺术软件、网络游戏开发等人才供不应求。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和引进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既要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又要培养熟悉艺术、有较高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懂市场运作、有较高经营管理才能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文化产业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调研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谢名家 成员:单世联 谢石南 谢翔 荆琳 陈静)

 
 
 相关链接
· 首届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结束
· 文化产业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与合作重要载体
· 首届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 陈至立出席
· 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推介活动展开
·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
· 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和合作大有可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