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互动>> 部门地方访谈
 
强化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访交通部海事局刘功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scstaffing.com   2007年06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6月5日电 (记者 林红梅 马书平 李建敏)今天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陆空立体海上溢油应急演习。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演习副总指挥、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他表示,要通过演习,强化政府日常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及时处理突发溢油事故,保护海洋清洁。

    刘功臣说,据2005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环渤海经济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5510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2.4%。“环渤海经济的发展,需要平安的交通环境作保障。”刘功臣强调,目前,渤海湾内大小港口已发展到近百个,大型船舶及化学品、油类等专业化船舶穿梭进出,油田众多、井架林立,防治渤海海域溢油污染的形势非常严峻。

    刘功臣指出,船舶发生溢油事故,油类进入海洋后,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浅水岸线、码头工业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海面上的溢油对鸟类的危害最大,鸟类接触到油膜后,羽毛浸吸油类,导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温能力。它们用嘴整理自己的羽毛,摄取溢油,损伤内脏,最终,它们会因饥饿、寒冷、中毒而死亡;大量吸收海面浮油,影响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海洋生物的生存;成年海豹和小海狗栖息海滩时,会被油污染所困死亡;养鱼场网箱里的鱼因不会逃离,受溢油污染后不能食用;溢油对岸线沙滩的污染威胁,直接影响到靠海滨浴场、沙滩发展的旅游业。

    刘功臣介绍,交通部海事局于2006年组织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四个直属海事局建立了《渤海海域船舶污染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制定了联合应急行动方案。他表示,本次溢油应急反应演习选择在秦皇岛海域举行,是有针对性地全面检验这些方案和机制的有效性。

    刘功臣指出,根据交通部海事局综合研究评估认定: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和珠江口水域,是我国沿海四个船舶重大溢油污染事故高风险水域。对于这四大区域船舶溢油污染事故的防治工作,交通部海事局一直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以渤海湾海上环境保护工作为例,交通部海事局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贯彻落实《渤海碧海行动计划》,针对渤海海域环境敏感性较强、水体交换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对渤海海域船舶实施铅封制管理,有效减少了油污水排放入海数量。二是在秦皇岛、烟台投资建设了大型的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有力提高了渤海海域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制定发布了《渤海海域船舶污染应急联动协作机制》,有力整合了渤海地区三省一市的应急资源,提高了协调联动性。

    刘功臣指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仍有四大不足值得重视,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一是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200吨左右溢油事件应急反应能力,但大规模应急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长江口、珠江口、台湾海峡、渤海湾、三峡库区等溢油高风险区域的国家骨干力量未能建立。各沿海主要港口配备的溢油应急设备,绝大部分设备只适用于港区和近岸水域,内河的应急力量几乎是空白;二是应急手段科技含量不高,人海战术代替了科学技术;三是应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我国的船舶油污强制保险制度、船舶油污基金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实施,清污费用往往得不到合理赔偿,造成了“谁清污谁吃亏”的局面;四是国家级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立法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现有的《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是交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实施,立法层次低,强制力不够,未能明确省、市各级人民政府在船舶溢油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中的职责。

    刘功臣表示,希望通过演习,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共安全危机意识,强化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关链接
· 说真话是政府主动和妥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前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