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国土资源部将开展两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项目和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项目,均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承担。这是记者从12月1日举行的项目启动会上得到的消息。
青藏高原是建立战略性矿产储备基地的首选地区,而大陆碰撞与成矿问题是制约青藏高原找矿突破的重大科技问题。青藏高原南部大陆聚合与成矿作用项目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项目聚焦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及邻区,预期在5年内解决一批制约青藏高原找矿的重大问题:初步揭示大陆聚合过程及其机制,孕育建立大陆聚合成矿理论;完善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系统,提供3~5套定位预测集成技术,推动找矿靶区矿体定位与找矿突破。同时,还将发表100篇左右论文,造就一批活跃于国际地学舞台的科学家群体和2~3个创新团队,为西部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据介绍,我国以陆相盐湖卤水钾矿为主,而世界大型、超大型钾盐矿主要为海相。我国古海相蒸发岩盆地众多,有成钾显示。科学家认为,从陆相转移至海相是我国实现找钾突破的必然途径。活动小陆块成钾是中国海相成钾核心问题。项目将根据中国小陆块的活动性和构造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海相成钾盆地,深入研究每一类型海相盆地成钾过程及探测技术,最终构建我国海相盆地钾盐成矿理论框架,建立海相钾盐矿产预测标志、预测理论和探测技术,预测找钾战略靶区,圈定有利的钾盐富矿带,指导海相找钾突破的勘查活动。(刘维 司徒瑜)